期刊文献+

“有意味的形式”:论十七年中国电影美术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十七年"时期,中国的电影事业百废待兴,广大的电影创作人满怀热情去歌颂新生活、新社会,一大批"高大全"的工农兵形象在银幕上应运而生,投射出浓厚的时代气息和中华民族特色。这段时期的电影结合了当时社会的政治语境,遵循着当时的电影政策导向。因此,"十七年"时期的电影美术创作也会以"有意味的形式"贯穿在整个电影的创作之中,是为电影的题材所服务的,不可避免地将意识形态国家机器和导演们的"政治无意识"贯穿其中。
作者 胡家翀
出处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250-256,共7页 Jiangxi Social Sciences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2

  • 1毛泽东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9.
  • 2周恩来.电影工作的领导等问题(1951年3月24日)[Z].文化部存档资料.
  • 3路易.阿尔都塞,李迅.意识形态和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续)[J].当代电影,1987(4):33-45. 被引量:64
  • 4李恒基,杨远婴.外国电影理论文选[M].北京:三联书店,2006.
  • 5[英]克莱夫·贝尔.艺术[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
  • 6[英]E.H.贡布里希.艺术的故事[M].范景中,译.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08.
  • 7[美]琳达·诺克林.现代生活的英雄-论现实主义[M].刁筱华,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 8唐·王昌龄.诗格[A].张伯伟.全唐五代诗格汇考[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
  • 9逯林科.中国画特点和意境赏析问题分析[J].品牌(理论月刊),2014(12):269-269. 被引量:5
  • 10唐·王维.山水论[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62.

二级参考文献4

共引文献107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