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宋代科举策文的话语分析 被引量:2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试策是宋代科举考试中重要方式,考生针对策问撰写的策文,其构成形态不仅仅具有"程式化"的特点,而且始终笼罩于命题者的话语权之下。策文主要包含三种话语:顺承性话语、建议性话语、礼节性话语。考生用"顺承性话语"接受命题者的引导和探测,顺着其思路走,同时展示自己的立场、学养和见识,其"建议性话语"则受策问中问题的严密控制,牢牢贴合着每一个问题,"礼节性话语"则分为三种模式,表明对皇帝的不同态度。所有这些话语都是意识形态的承载者,它们背后隐含着对统治权力的臣服。
作者 方笑一
出处 《兰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4-70,共7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宋代试策与策文研究"(项目编号:11CZW033) 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策论与经义:宋代科举考试文体比较研究"(项目编号:14PJC028)阶段性成果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8

  • 1沈作拮.寓简[A].全宋笔记:第四编第五册[C].郑州:大象出版社,2008.
  • 2邓小南.邓小南谈宋史研究:宋王朝是“稳定至上”的时期[DB/OL].澎湃新闻,2014—11—30.http://www.thepaper.cn/newsDetail—fof-ward——1281914.
  • 3洪本健.欧阳修诗文集校笺[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
  • 4徐松辑.宋会要辑稿[M].北京:中华书局,1957..
  • 5苏轼.苏轼文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6..
  • 6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
  • 7徐师曾.文体明辨序说[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
  • 8韦春喜.汉代对策文刍议[J].文学遗产,2012(6):60-71. 被引量:10

二级参考文献13

  • 1岳庆平.董仲舒对策年代辨[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23(3):116-122. 被引量:17
  • 2苏轼.《议学校贡举状》,孔凡礼点校.《苏轼文集》卷二五,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724页.
  • 3武帝.《元光元年策贤良制》,严可均辑.《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汉文》,第24页.
  • 4李固.《对策后复对》,《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后汉文》,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上册,第483-484页.
  • 5王存.《上哲宗乞别详定制科考格》,赵汝愚编.《宋名臣奏议》卷八二,文渊阁《四库全书》第431册,第26页.
  • 6袁宏.《后汉纪.孝顺皇帝纪》上卷,见张烈点校.《两汉纪》,中华书局2002年版,下册,第354页.
  • 7顺帝.《策问周举》,《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后汉文》,上册,第64页.
  • 8詹镁.《文心雕龙.议对》,《文心雕龙义证》,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中册,第913页.
  • 9应劭撰.《汉宫仪》,孙星衍等辑.《汉宫六种》,中华书局1990年版,第125页.
  • 10詹镁.《文心雕龙.章表》,《文心雕龙义证》,中册,第906页.

共引文献565

同被引文献6

引证文献2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