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山东社会科学》
2002年第4期69-71,共3页
Shandong Social Sciences
参考文献2
-
1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1卷[M].商务印书馆,1959..
-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人民出版社,1972年5月第1版.第86页.
共引文献631
-
1张奎良.三维境界的合一:马克思言说的共产主义[J].社会科学战线,2004(4):33-39. 被引量:15
-
2赖金良.实然之“人”与应然之“人”——关于“人”的概念的语用语义分析[J].人文杂志,2004(4):16-23. 被引量:4
-
3刘日明.马克思的法哲学批判理论及其当代价值[J].人文杂志,2004(4):38-44. 被引量:1
-
4张守民.唯物辩证法是我们时代真正的智慧[J].高校理论战线,2004(7):28-34. 被引量:1
-
5沈长云.在历史研究中坚持与发展唯物史观[J].史学理论研究,2003(1):6-11. 被引量:6
-
6郭小凌.论唯物史观及其历史命运[J].史学理论研究,2003(1):12-21. 被引量:8
-
7隽鸿飞.马克思历史理论的双重内涵及其文化学意义[J].史学理论研究,2004(3):20-28. 被引量:5
-
8严存生.法的生成的几个问题[J].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2(1):27-32. 被引量:6
-
9李建国,郭永虎.毛泽东艺术美论新探[J].艺术百家,2004,20(4):56-57.
-
10齐玉琳.简论“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J].探索,2002(1):76-78.
同被引文献41
-
1吴根友.道论在简本《老子》中的地位及道、德等概念在简、帛、王本中含义异同初探[J].江汉论坛,1999(10):5-10. 被引量:2
-
2郭齐勇.儒学:入世的人文的又具有宗教性品格的精神形态[J].文史哲,1998(3):36-38. 被引量:16
-
3李申.关于儒教的几个问题[J].世界宗教研究,1995(2):1-10. 被引量:10
-
4赵敦华.哲学史的现代建构及其解释模式[J].中国社会科学,2004(4):37-44. 被引量:4
-
5王中江.中国哲学的“原创性叙事”如何可能[J].中国社会科学,2004(4):45-52. 被引量:16
-
6商戈令.回到源头:发展中国哲学的一条有效途径[J].学术月刊,2004,36(7):11-13. 被引量:3
-
7李承贵.生活儒学:当代儒学开展的基本方向[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8):80-82. 被引量:28
-
8刘笑敢.经典诠释与体系建构——中国哲学诠释传统的成熟与特点刍议[J].中国哲学史,2002(1):32-40. 被引量:38
-
9杨庆中.中国古代天人之论真能解决当今人类面临的危机吗?[J].河北学刊,2004,24(5):93-98. 被引量:3
-
10周光庆.朱熹《四书》解释方法论[J].孔子研究,2000(6):48-58. 被引量:10
-
1李韬.全球化的伦理视角[J].唐都学刊,2004,20(1):92-97. 被引量:1
-
2李明.对当前马克思主义信仰危机的哲学思考[J].山东社会科学,2006(1):60-62. 被引量:12
-
3陆赢赢.佛教中国化对实现西方文论中国化的现代启示[J].企业家天地(中旬刊),2010,0(6):117-118.
-
4中国哲学应在“返本开新”上形成别具特色的体系[J].学术界,2004(6):280-281.
-
5赵志浩.扬弃传统伦理道德,促进社会和谐发展[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79-82.
-
6李朝阳.中国电影文化安全问题刍议[J].电影评介,2010(21):1-3.
-
7赵复雄.古宅 古村 古城布局新考[J].美与时代(美学)(下),2005(10):43-44.
-
8方灿.浅析中国现代艺术“农民革命”的性质[J].大众文艺(学术版),2010(6):54-55.
-
9明尧.虚云和尚的道场建设思想[J].法音,2009(6):15-23.
-
10方立峰,任弢.公共政策导向与文化存亡[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42(4):109-114.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