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孔子“天命”思想综述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五十而知天命",天命是孔子学说中的重要观念,也是天人关系的一个侧面体现。但学术界对这一观念的认识不尽相同,大致可以归纳为四种观点:宗教说、道德说、客观说和分立说。这四种观点都有很大的研究价值,也都得到一批学者的支持。对天命的不同解读,可以看做是学界针对不同问题的矫正,但孔子天命的内涵究竟是什么样的,需要从天命演变历程和孔子"一以贯之"的哲学体系的高度重新解读。
作者
赵光耀
机构地区
西藏民族大学
出处
《文教资料》
2016年第12期74-76,共3页
关键词
孔子
天命
思想综述
分类号
B222.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6
参考文献
19
共引文献
1972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19
1
论语.为政.转见朱熹撰《四书章句集注》[M].北京:中华书局,2012(2013重印):54.
2
常森.
孔子天命意识综论[J]
.孔子研究,1999(3):35-45.
被引量:6
3
张守东.
论孔子的天命观[J]
.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08(1):60-68.
被引量:6
4
[美]郝大维(Hall,D.),安乐哲(Ames,R.),著.何金俐译.通过孔子而思[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213,299.
5
[美]安乐哲.和而不同:中西哲学的会通[M].温海明,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6
赵法生.
孔子的天命观与超越形态[J]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26(6):79-88.
被引量:16
7
孟子·告子上.北京:中华书局,2012(2013重印):333.
8
(清)王先谦.荀子集解[M].沈啸寰(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88.
9
徐复观,著.中国人性论史(先秦篇)[M].北京:九州出版社,2013:79—81.
10
唐君毅.中国哲学原论·原道篇[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364-365.
二级参考文献
16
1
廖名春.
《荀子》各篇写作年代考[J]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4,34(6):52-57.
被引量:16
2
周勤.
道德自主与文化习俗——综论西方儒学研究中的情境主义取径[J]
.中国哲学史,2003(1):29-30.
被引量:2
3
伍晓明.
从“死生有命”展开的思考[J]
.中国哲学史,2005(2):19-24.
被引量:3
4
颜世安.
原始儒学中礼观念神圣性价値的起源——从郝伯特·芬格莱特《孔子:即凡而圣》说起[J]
.中国哲学史,2005(4):41-47.
被引量:10
5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
6
郝大维,安乐哲.《孔子哲学思微》,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118页.
7
孔颖达.《尚书正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
8
孔颖达.《毛诗正义》,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700,1126页.
9
孔颖达.《春秋左传正义》,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243页.
10
唐君毅.《中国先秦哲学中的天命》[J].东西方哲学,1962,(11).
共引文献
1972
1
郭倩.
孔子“性与天道”解[J]
.理论与史学,2019(1).
2
黄杰.
敬鬼神而远之:超越观念的周孔之变——一种与列维纳斯的比较性解释[J]
.当代儒学,2021(1):245-260.
被引量:2
3
成云雷.
孔子天命思想与殷周文化传统[J]
.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1(1):6-9.
被引量:1
4
万德忠.
从《论语》看孔子的忧患意识及其积极意义[J]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8(S2):120-122.
被引量:1
5
梁涌.
“忠诚”语境中的道德意蕴[J]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6(4):101-104.
被引量:4
6
陈学凯.
恒德久远 择乎中行——孔子的道德修养论及其平衡机制[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3(4):70-74.
7
刘飞滨.
文人·儒家思想·游侠精神[J]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2(4):54-59.
被引量:4
8
武东生.
孔子的道德修养论作为“为己之学”的意义[J]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4):24-29.
被引量:3
9
胡敕瑞,舟人.
略论汉文佛典异译在汉语词汇研究上的价值——以“小品般若”汉文异译为例[J]
.古汉语研究,2004(3):80-85.
被引量:8
10
陈蒲清,舟人.
论《论语》中的“殆”以及“对文见义”[J]
.古汉语研究,2004(3):86-88.
被引量:6
1
杜严勇.
新康德主义与逻辑经验主义对广义相对论哲学意义的解读[J]
.自然辩证法研究,2016,32(1):25-30.
被引量:2
2
畅孝昌.
关于屈原《天问》之反天命思想[J]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1):14-17.
被引量:1
3
孙晨曦.
法律解释的目标[J]
.科技致富向导,2011(12):23-23.
4
管成学,于献龙.
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对欧美影响述略[J]
.东北史地,1997,0(4):54-57.
5
孙建成.
责任 担当 价值 希望[J]
.中国水泥,2017(4):30-31.
6
胡家豪.
我在过去等你[J]
.中国校园文学(青春号),2016,0(7):72-76.
7
程新炜.
试论“和而不同”思想的当代价值[J]
.中国校外教育,2014(9):26-26.
8
郭建萍.
真与意义:语句真的两种解读——显现于戴维森意义理论中的“真”[J]
.自然辩证法研究,2012,28(9):6-10.
9
易小平.
论“孝”道文化的哲学思想与时代命题[J]
.人文天下,2017(3):51-54.
10
张本祥.
论“点”[J]
.自然辩证法研究,2013,29(6):119-124.
文教资料
2016年 第1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