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建安时期“五言腾踊”成因初探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五言腾踊”是建安文学繁荣的重要标志 ,也是我们衡量“建安风骨”的主要依据 ,这一局面的出现有着较为复杂的因素。本文在全面总结建安时期“五言腾踊”诸多表现的基础上 ,着重从五言诗自身发展演进的角度分析了其成因 ,认为这是建安诗人在汉代诗人深厚的历史积淀中 ,汲取了丰富营养的结果 ;同时建安时期独特的社会政治和文化生活所铸就的时代精神 ,作为不可或缺的外部动力 。
作者
王今晖
机构地区
山东大学文学院
出处
《山东社会科学》
2002年第4期112-114,共3页
Shandong Social Sciences
关键词
建安时期
五言诗
《十九首》
内因
外因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3
参考文献
12
共引文献
851
同被引文献
6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12
1
周振甫.文心雕龙注释[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2
曹旭.诗品集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
3
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汉诗卷7,魏诗卷1-8[C].北京:中华书局,1983.
4
萧统.文选[C].北京:中华书局,1977..
5
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先秦诗卷1[C].北京:中华书局,1983.
6
刘晓明.
“语”“文”的离合与中国文学思维特征的演进[J]
.中国社会科学,2002(1):180-191.
被引量:18
7
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汉诗卷3[C].北京:中华书局,1983.
8
逯钦立.汉魏六朝文学论集[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3.
9
陈寿.三国志[M].北京:中华书局,1982..
10
张可礼.建安诗歌的新特点[A].张可礼.建安文学论稿[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6.
二级参考文献
13
1
江蓝生.
从语言渗透看汉语比拟式的发展[J]
.中国社会科学,1999(4):169-179.
被引量:64
2
周荐.
双字组合与词典收条[J]
.中国语文,1999(4):304-309.
被引量:36
3
蔡俊生.
人类思维的发生和幻想思维形式[J]
.中国社会科学,1997(1):46-62.
被引量:6
4
陈克炯.
《左传》复音词初探[J]
.华中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8,17(4):52-59.
被引量:10
5
唐兰.
马王堆出土《老子》乙本卷前古佚书的研究——兼论其与汉初儒法斗争的关系[J]
.考古学报,1975(1):7-38.
被引量:122
6
云梦秦简释文(三)[J]
.文物,1976(8):27-37.
被引量:19
7
梁晓虹.
汉魏六朝译经对汉语词汇双音化的影响[J]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2):73-78.
被引量:17
8
李新建.
《搜神记》复合词研究——就语义看《搜神记》中联合式复合词的构成[J]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22(3):95-102.
被引量:5
9
董为光.
汉语词汇双音代换管窥[J]
.语言研究,1992(2):19-26.
被引量:10
10
骆晓平.
魏晋六朝汉语词汇双音倾向三题[J]
.古汉语研究,1990(4):1-7.
被引量:28
共引文献
851
1
刘志纲.
联绵词造词探源[J]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9(6):42-48.
被引量:2
2
王今晖.
从几种诗体之比较看五言体崛起的必然性——以先秦至两汉时期汉语词汇的发展为中心[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48(3):48-51.
3
周兆望,蔡定益.
魏晋南朝慈善事业初探[J]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35(4):84-89.
被引量:5
4
刘蓉,薛振恺,蒋重跃.
析魏明帝禁浮华[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5):138-143.
被引量:5
5
王发国.
周振甫《诗品译注》同评共估(下)[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25(6):117-124.
6
聂欣晗.
顺应与抗争:汉晋艳情赋中的情礼交会[J]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35(5):106-111.
7
郭杨.
孔明事业继承人的悲剧形象——论姜维艺术形象的塑造[J]
.中国文学研究,2004(4):96-98.
被引量:2
8
郝虹.
王朗与建安儒士[J]
.史学月刊,2002(6):32-35.
被引量:3
9
王晓毅.
"因循"与建安至景初之际曹魏官方政治哲学[J]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04,41(6):74-81.
被引量:8
10
童强.
论曹魏权力合法性与思想演变的关系[J]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04,41(6):82-88.
同被引文献
6
1
胡阿祥.
魏晋时期河西地区本土文学述论[J]
.洛阳大学学报,2002,17(3):75-78.
被引量:6
2
吴小平.
论秦嘉、徐淑的五言赠答诗[J]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15(2):48-53.
被引量:4
3
赵逵夫.
赵壹生平著作考[J]
.文学遗产,2003(1):4-10.
被引量:12
4
戴伟华.
论五言诗的起源——从“诗言志”、“诗缘情”的差异说起[J]
.中国社会科学,2005(6):154-164.
被引量:29
5
温虎林.
秦嘉、徐淑生平著作考[J]
.甘肃高师学报,2007,12(3):56-58.
被引量:6
6
陈松青.
汉乐、汉赋与汉诗——汉代诗赋的音乐性考察[J]
.中国文学研究,2007(4):33-37.
被引量:6
引证文献
1
1
温虎林.
汉末凉州文人五言诗成就论[J]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09,26(7):7-8.
1
涂波.
论汉魏诗歌“兴”的演变[J]
.贵州社会科学,1999(1):81-85.
2
黄文熙.
论《古诗十九首》对《诗》《骚》题材的沿革[J]
.考试周刊,2011(35):20-21.
3
何思嘉.
意玄而情深——义山诗风成因初探[J]
.商,2015,0(51):105-105.
4
魏永贵.
浅谈《古诗十九首》的语言艺术[J]
.集宁师范学院学报,1998,32(2):12-13.
被引量:2
5
中国文学批评中的"象[J]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21(1):61-65.
6
赵伯陶.
《新译明诗三百首》题记[J]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28(1):160-160.
7
许芳红.
“士不遇”文学主题成因初探[J]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21(6):59-61.
被引量:2
8
伍宝娟.
“边缘”性处境与汉末文人的生命悲歌——论《古诗十九首》的审美内涵[J]
.文艺评论,2012(2):14-17.
9
杜豫.
关于中国古代散文外部动力与内在规律的研究[J]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1999,19(2):36-38.
10
曲慧芳.
萧红乡土情结成因初探[J]
.阴山学刊,2008,21(4):60-64.
被引量:1
山东社会科学
2002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