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山东社会科学》
2002年第4期121-122,共2页
Shandong Social Sciences
参考文献3
1 本文凡对《老人与海》有直接、间接引用的,均径用阿拉伯散字标明.本文所依原作为:Ernest Hemingway.1989.The Old Man and the Sea. New York: Charles Scribner's Sons/Beijing: World publishing Corporation.
2 《美国文学的循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版P223
3 《永别了武器》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2年版
同被引文献15
1 戎林海.海明威作品中的存在主义思想——兼论海明威的人生哲学[J]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1):106-112. 被引量:11
2 李小鹿.论《老人与海》中的象征手法[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1999,22(1):89-92. 被引量:11
3 刁绍华.试论海明威的《老人与海》——纪念作家诞生八十周年[J] .外国文学研究,1979,1(4):34-38. 被引量:7
4 刁绍华.漂浮在大洋上的冰山——试论海明威作品的艺术特点[J] .学习与探索,1979(4):103-111. 被引量:4
5 董衡巽.海明威浅论[J] .文学评论,1962(6):48-64. 被引量:13
6 关少锋.试谈硬汉子桑地亚哥——读海明威的《老人与海》[J]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15(1):64-70. 被引量:6
7 吴然.海明威:现代悲剧意识的探寻者[J] .外国文学评论,1989(2):57-61. 被引量:6
8 张静.浅论海明威的“准则英雄”[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1984,7(1):77-81. 被引量:2
9 晓波.《我喜欢这个向“限度”挑战的强者》,《读书》1981年第1期.
10 郝林晓.海明威的最后一位悲剧英雄——桑提亚哥[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03).
1 刘咏梅.安娜的悲剧给当代女性的启示[J] .民族论坛,2007(4):22-23. 被引量:1
2 A.O.Scott,Manohla Dargis,方金凤.好莱坞之荧幕男性逐个数[J] .疯狂英语(阅读版),2011(10):4-9.
3 李源.舟入池塘采莲去——《红楼梦》中的“小鲜肉”柳湘莲[J]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15(10):33-34.
4 中国“星星”在哪里?——编剧篇[J] .经济展望,2014(4):194-194.
5 周瑞娜.远离尘世的理想形象——《鸟语》赏析[J] .金田,2013(7):57-57.
6 张祥亭.薇拉·凯瑟在《啊,拓荒者!》中的双性同体写作策略[J]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9,31(12):60-66. 被引量:4
7 王金伟.真实的理想形象——贾宝玉形象的“否定之否定”探讨[J]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29(6):73-77.
8 廖利华.敢问爱之路在何方?——从文化、心理角度看《荆棘鸟》[J]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1,27(4):64-67.
9 张娜.《伤逝》中的启蒙与爱情[J] .语文学刊(高等教育版),2013(7):8-10.
10 刘铁.给人类增添信心与力量的文学形象——论海明威的“生命英雄”[J] .外国文学研究,1998,20(2):45-50. 被引量: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