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系统性红斑狼疮与血脂紊乱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
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能引起早发、高发的血脂紊乱,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这与疾病形成的慢性炎症状态、炎症因子分泌失衡及多种自身抗体密切相关。了解SLE疾病本身导致血脂紊乱的机制,可以降低病程中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提高SLE患者生存率及生存质量。
作者
姜焱
王美美
机构地区
东南大学医学院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风湿免疫科
出处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43-646,共4页
Journ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Medical Science Edition)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血脂紊乱
慢性炎症
炎症因子
自身抗体
分类号
R593.241 [医药卫生—内科学]
R589.2 [医药卫生—内分泌]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47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32
同被引文献
70
引证文献
7
二级引证文献
27
参考文献
5
1
刘文祺,惠艳.
SLE患者96例血脂检测及临床意义分析[J]
.中华皮肤科杂志,2010,43(4):239-241.
被引量:2
2
刘丽,张婷婷,叶益聪,张抒扬,陈连凤.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分析[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4,42(9):753-758.
被引量:15
3
冯秀媛,常志芳,庞春艳,王永福.
系统性红斑狼疮血脂异常与疾病相关因素分析[J]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14,18(7):482-485.
被引量:7
4
黄莉,顾美华,王鸣军.
系统性红斑狼疮血脂结果分析和临床意义[J]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2010(1):102-104.
被引量:10
5
应如,秦亚飞,郭志刚,袁勇.
失功能高密度脂蛋白致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进展[J]
.广东医学,2012,33(11):1671-1673.
被引量:7
二级参考文献
47
1
刘力生.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J]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1,3(5):42-93.
被引量:1220
2
王丽英,张葳.
系统性红斑狼疮与脂代谢异常[J]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04,8(8):496-499.
被引量:6
3
林小军,蔡小燕.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肾损害与血清脂蛋白(a)水平相关性分析[J]
.实用医学杂志,2006,22(7):773-774.
被引量:10
4
李晓,陈晓农,任红,张文,陈楠.
狼疮性肾炎患者血脂异常的临床意义[J]
.中国微循环,2006,10(3):202-204.
被引量:3
5
方亮,曾抗,孙乐栋.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脂质水平与病情活动的相关分析[J]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7,21(5):280-282.
被引量:3
6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35(5):390-419.
被引量:5223
7
严晓伟,包婺平.
疾病状态下高密度脂蛋白的功能缺陷[J]
.中国循环杂志,2007,22(2):152-154.
被引量:7
8
Borba EF,Bonfá E,Vinagre CG,et al.Chrylomicron metabolism is markedly altered in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J].Arthritis Rheum,2000,43(5):1033-1040.
9
Ek-Magadmi M,Bodill H,Ahmad Y,et al.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an independent risk factor endothelial dysfunction in women[J].Circulation,2004,110(4):399-404.
10
Jones JP Jr.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 and osteonecrosis[J].Clin Orthop Relat Res,1992,(277):41-53.
共引文献
32
1
于宁,宋囡,王莹,杨关林,贾连群(指导).
茯苓多糖改善HDL功能并通过PPARγ/LXRα/ABCA1抗AS机制研究[J]
.中国免疫学杂志,2021(4):389-394.
被引量:15
2
金芃芃,储新娟,涂志兰,杨化兰,叶军,周杭,侯双兴.
HDL外排能力在脑卒中糖代谢异常患者中的改变及临床意义[J]
.中国全科医学,2019,0(S02):52-54.
3
陈大宇,刘艳萍,李宏梅,蒙毅军.
系统性红斑狼疮血脂、纤维蛋白原与超敏C反应蛋白的表达及意义[J]
.广东医学,2011,32(18):2437-2438.
被引量:6
4
王福斌,徐冉行,毛海红,罗晶,刘东海.
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海蓝组织细胞增多症1例[J]
.浙江医学,2012,34(17):1469-1469.
5
吴鹰,王剑华,马海智,崔敏.
药物治疗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脂的影响[J]
.广东医学,2013,34(23):3653-3656.
被引量:8
6
袁娇,李彩凤.
早期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血脂特点及相关因素分析[J]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18,22(12):802-808.
被引量:4
7
阮小贞,陶怡.
狼疮肾炎患者血脂水平的研究探讨[J]
.热带医学杂志,2014,14(6):737-740.
被引量:6
8
杨斌,刘湘茹,董维.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C反应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J]
.中国医药导报,2015,12(11):117-120.
被引量:3
9
周铁.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脂异常相关性分析[J]
.亚太传统医药,2015,11(8):68-70.
被引量:2
10
杨宇虹,田英,龙石银.
HDL亚类和功能的研究进展[J]
.生命的化学,2015,35(4):553-558.
被引量:5
同被引文献
70
1
杜文涵,王玲,李慧,刘茵茵,申婷,胡敏.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apo M的表达及其与疾病活动度的相关性[J]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40(4):367-372.
被引量:12
2
李圣楠,黄慈波.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治疗进展[J]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2010,8(1):6-10.
被引量:85
3
陈大宇,刘艳萍,李宏梅,蒙毅军.
系统性红斑狼疮血脂、纤维蛋白原与超敏C反应蛋白的表达及意义[J]
.广东医学,2011,32(18):2437-2438.
被引量:6
4
陈春香.
针刺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32例疗效观察[J]
.光明中医,2012,27(6):1177-1178.
被引量:2
5
李刚,刘彦虹.
抗β_2GPI抗体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栓形成的影响[J]
.中国免疫学杂志,2013,29(5):522-525.
被引量:1
6
顾有守.
系统性红斑狼疮自身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J]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2013,20(4):229-230.
被引量:3
7
曹文波,莫赛军,柯少瑞,张宏波,杨胜利.
钙结合蛋白S100A8和S100A9在慢性炎症相关肿瘤发生中的调控作用[J]
.癌变.畸变.突变,2013,25(5):403-406.
被引量:5
8
鲁芙爱,刘媛,王凯丽,王永福.
抗SSA60抗体和抗SSB抗体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中的检出率及其意义[J]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14,18(4):248-254.
被引量:4
9
崔琬麟,姜红.
系统性红斑狼疮与自身抗体相关性研究进展[J]
.国际儿科学杂志,2014,41(3):277-280.
被引量:2
10
彭赛蛟,陶锡东,王敏.
不同自身抗体联合检测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诊断价值[J]
.中国免疫学杂志,2014,30(6):831-833.
被引量:26
引证文献
7
1
张静.
狼疮性肾炎患者血清S100A8/A9水平变化的临床研究[J]
.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2017,27(2):16-18.
被引量:3
2
田贺宁,宋囡.
自身抗体和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脏器损害相关性的研究[J]
.医疗装备,2017,30(14):191-192.
被引量:2
3
沈括,冯建明,李文倩,陈绍斌,王小蕊,艾国,赵强强.
SLE患者血清载脂蛋白M含量及与病情活动度的相关性研究[J]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7,23(14):1907-1909.
被引量:1
4
杨晓冬,欧双余,林桂花.
自身抗体联合检测在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中的应用及可行性研究[J]
.中外医学研究,2018,16(13):75-77.
被引量:2
5
汪金华.
狼疮解毒汤联合针刺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疗效及安全性研究[J]
.四川中医,2018,36(9):182-184.
被引量:4
6
周静,黄闯,彭凤玲.
人免疫球蛋白联合醋酸泼尼松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效果及对患者CD28、ICOS、Tim-1表达的影响[J]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19,35(6):334-337.
被引量:14
7
申桂芝.
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血脂异常发生率及相关因素分析[J]
.儿科药学杂志,2020,26(7):4-7.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27
1
黄发松,杨仕华,程本义,谢芙贤,王磊中.
1999年南方稻区水稻品种区试优良品种介绍[J]
.中国稻米,2000,6(2):15-16.
被引量:1
2
游苘霞,蒋毅,吴红,邹庆华,牟方祥.
不同自身抗体联合检测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诊断价值分析[J]
.世界复合医学,2018,4(3):39-41.
被引量:1
3
劳小霞,马巧蓉,杨志革,郭凌霄.
自身抗体检测在壮族人群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及病情发展中的意义[J]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20,30(4):388-391.
被引量:12
4
韩淑贞,杜羽.
中医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关节痛的临床研究进展[J]
.中国中医急症,2020,29(4):743-745.
被引量:7
5
张雪丽,刘翠华,张迎辉,田明.
血清S100A8/A9水平与IgA肾病患儿病变活动性的相关性[J]
.热带医学杂志,2020,20(4):521-524.
被引量:2
6
孔令强,李勋,刘梦欣.
他克莫司联合醋酸泼尼松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对外周血Th17和血脂水平的影响[J]
.检验医学与临床,2020,17(17):2547-2549.
被引量:33
7
肖云.
狼疮性肾炎患者血清干细胞因子水平及其与疾病活动度的相关性[J]
.医学理论与实践,2020,33(18):3092-3093.
8
陈小琼,庞学丰,李玉玲,沈小榆,吴伟泳,郑中英,马静.
中医药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关节痛研究近况[J]
.山西中医,2020,36(12):53-56.
被引量:4
9
李绍武,李志霞,肖华,卓芬,黄娟娟.
习惯性流产患者血清ENO1Ab、ACA、Tim-1的水平及意义[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21,42(3):329-333.
被引量:5
10
庾莉菡.
人免疫球蛋白联合环磷酰胺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对患者疾病活动度和免疫功能的影响[J]
.当代医药论丛,2021,19(3):82-83.
1
石彦明,薛立福,吴志兴,牟晓燕,苏丽丽,林殿杰.
慢性肺心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内皮素心钠素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J]
.心肺血管病杂志,2002,21(2):90-93.
被引量:11
2
简亚平,陈晓育,徐琼芳,郑河源,洪艳.
原发性高血压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内皮素、一氧化氮含量分析[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35(6):1673-1674.
被引量:14
3
陈强盛.
甲状腺素治疗心力衰竭16例疗效观察[J]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003,9(2):134-134.
4
温婷媛,胡孟英.
Th细胞细胞因子分泌失衡在脑囊虫病发病机理中的作用[J]
.中国全科医学,2002,5(11):877-878.
被引量:2
5
韩旭,王高丹.
冠心病的发病机制及与内皮素、一氧化氮相关性研究进展[J]
.中国医药导报,2014,11(11):167-168.
被引量:43
6
邓学军,罗贵全.
阿托伐他汀钙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IL-6/IL-10的影响[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25):260-261.
被引量:2
7
邓学军,罗贵全,唐川苏.
血清IL-10/IL-6及NF-κB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临床意义[J]
.华西医学,2009,24(12):3109-3111.
被引量:3
8
邓学军,覃数.
白细胞介素-10、白细胞介素-6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的临床意义[J]
.四川医学,2008,29(10):1355-1356.
9
高淑卿,朱鹏立.
心肌纤维化的研究进展[J]
.医学综述,2009,15(11):1627-1629.
被引量:23
10
孙水林,郑晓君,陈家鸰,徐贞秋,钟恢海,刘林华.
肾综合征出血热10种炎性介质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J]
.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2008,35(4):229-232.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6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