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剩女、个体主义及家庭 被引量:3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剩女"是大龄单身女性话题化,是传统"女大当嫁"观念遭遇个体化的结果。剩女的生存际遇说明年轻人还不能彻底地成为个体意义婚恋支配主体。基于传统的、来自社会的总体性压力一方面需要个体去抗争,另一方面从家本位出发,个体对此又有所保留。地方性传统观念与全球化视域个体主义诉求的张力中,中国的个体主义并没有彻底走向西方,一方面因为社会发育不充分,另一方面基于传统社会观念无意彻底退出社会。个体主义在当下中国的发展基于一种生存的支援意识,有着滑向实用主义与个人利己主义倾向,个体、家庭、社会都深受其害。家文化在东西方中的差异以及家观念在中国文化中连接个体与社会的重要性这些特点,对"家"的意义重新评估,通过"拯救家庭"来实现"保卫社会"应该是思考的方向。
作者 方旭东
出处 《社会科学论坛》 CSSCI 2016年第7期174-184,共11页 Tribune of Social Sciences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24

  • 1王珊珊、吴辛欣等:《西方“剩女”没人议论终生不嫁很正常》,载《世界新闻报》2010年5月27日.
  • 2《BBC聚焦中国"剩女"现象》,载《信息时报》2013年2月25日.
  • 3陈鹤,凌静.从经济学视角分析“剩女”现象[J].中国青年研究,2012(6):78-81. 被引量:17
  • 4陈友华,吕程.剩女:一个建构失实的伪命题[J].学海,2011(2):42-48. 被引量:37
  • 5张翼.单身未婚:“剩女”和“剩男”问题分析报告——基于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的分析[J].甘肃社会科学,2013(4):50-53. 被引量:34
  • 6Dickson B J.What explains Chinese political behavior?the debate over structure and culture.Comparative Politics,1992,25(1):103-118.
  • 7PYE L.The spirit of Chinese politics.Cambridge:MIT Press,1968;SOLOMAN R H.Mao's revolution and the Chinese politi calculture.Berkeley:Universityof California Press,1971.
  • 8[英]丹尼尔·贝尔:《资本主义文化矛盾》第56页,赵一凡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年版.
  • 9[英]弗里德里希·奥古斯特·哈耶克:《通往奴役之路》第21页,王明毅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
  • 10The New Encyclopedia Britannica:Vol.6.Chicago:Encyclo pedia Britannica Inc,1993:p295.

二级参考文献60

共引文献129

同被引文献37

  • 1方旭东.爱情符号的多样诠释[J].粤海风,2009(4):75-77. 被引量:1
  • 2刘晓春.民俗旅游的文化政治[J].民俗研究,2001(4):5-12. 被引量:21
  •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598,571.
  • 4[德]马克斯·韦伯.经济与社会(上卷)[M].林荣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56.
  • 5郭志刚,邓国胜.中国婚姻拥挤研究[J].市场与人口分析,2000(3):1-18.
  • 6搜狐新闻.浙江财经学院教授:低收入男可以合伙娶老婆[EB/OL].http://news.sohu.com/20151021/n423831305.shtml.
  • 7农村剩男现象的调查[N].中国青年报,2016-2-23、2-24.
  • 8Becker Gary S.A theory of the allocation of time [J ] .The Economic Journal, 1965 (3).
  • 9[英]安东尼·吉登斯.历史唯物主义的当代批判[M].郭忠华.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0.8-9.
  • 10[德]马克斯·舍勒.爱的秩序[M].林克.上海:三联书店,1995.47,218.

引证文献3

二级引证文献15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