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筵余医语》为郑梅涧稿本,不分卷,凡6000余字,包括《二气相因,互为生生之本》、《小儿先天禀赋》、《脉学》、《十二字审证》、《药贵中病》等医论,后附《脉诀》。《篷余医语》原名《梅涧医麈医语》,后来郑梅涧将“医麈”改为“笼余”,意指闲暇之余对医理的所思所悟。郑梅涧在《筵余医语》中,针对大小肠、三焦脉部定位的学术分歧,指出以《内经》为代表的“大小二肠候于两尺”的观点是源于脏腑学说,而以《难经》为代表的“大小二肠候于两寸”的观点是源于经络学说。他认为将脏腑与经络理论相结合,才能更好地把握寸口脉法的脏腑定位,因而对左右手寸关尺三部对应的脏腑表里关系重新进行了定位。依据中医理论,脏腑阴阳表里属性是脏为阴,阴主里;腑为阳,阳为表。《内经》、《难经》、《脉经》诊脉“浮取主脏,沉取主腑”的观点,显然与之相抵牾。因此,郑梅涧将《内经》中的“内外”理解为“浮沉”,提出“腑浅脏深”的观点,在他的“菽权八级指力”诊脉法中,体现了“浮外候府,沉内候脏”,这种观念更加符合诊脉原理。
出处
《中医文献杂志》
2016年第3期72-72,共1页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Litera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