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多样化的现代性:全球化时代中的基督教、伊斯兰教和印度教
被引量:
3
Multiple Modernities: Chritianity, lslam, and Hinduism in a Globalizing Age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20世纪晚期 ,作为跨地域文化系统的世界宗教发生了影响深远的变化。本文旨在考察基督教、伊斯兰教和印度教三大宗教最近之变迁的政治性和意义。文章重点讨论那些重构宗教意义和权威的诸多力量的本质、推动归信和标准化的过程以及这些宗教重构对我们理解后期现代性本身的启发。本文认为 ,尽管现代性是多样化的 ,每个传统也都是独特的 ,但由于大众社会的全球化和晚期现代性的多元主义的缘故 。
作者
Robert W.Hefner
黄剑波
机构地区
美国波士顿大学人类学系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系
出处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2002年第1期18-25,共8页
GUANGXI ETHNIC STUDIES
关键词
世界宗教
现代性
全球化
世俗化
归信(conersion)
分类号
B9 [哲学宗教—宗教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52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13
同被引文献
52
1
岳友熙.
主体性:现代性的根本理论基石[J]
.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6,28(5):86-91.
被引量:4
2
顾红亮.
现代性的对话维度与独白维度——对布伯现代性理论的阐释[J]
.云南社会科学,2005(3):24-27.
被引量:4
3
郭忠华.
群像与融通——吉登斯对现代性理论范式的重建[J]
.天津社会科学,2006(1):39-43.
被引量:8
4
高丙中.
民族志发展的三个时代[J]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8(3):58-63.
被引量:140
5
俞吾金.
马克思主体性概念的两个维度[J]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9(2):34-40.
被引量:43
6
于晓 陈维纲译 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M].三联书店,1987年版.第38页.
7
格尔茨 纳日碧力戈译.《文化的解释》[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105.
8
鲍伊 金泽 何其敏译.《宗教人类学导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26.
9
恩伯夫妇 杜杉杉译.《文化的变迁》[M].辽宁人民出版社,1988.466.
10
B.Malinnowski.Science,Religion and dReality.The Macmilian Company.51
引证文献
3
1
熊威.
基督教人类学与日常生活研究[J]
.基督宗教研究,2020(2).
2
黄剑波.
宗教人类学的发展历程及学科转向[J]
.广西民族研究,2005(2):33-45.
被引量:13
3
冯璐璐.
现代性的哲学维度视域及其方法论选择[J]
.宁夏社会科学,2018(1):35-39.
二级引证文献
13
1
王镱铭.
普理查德《原始宗教理论》中的宗教人类学思想[J]
.海峡人文学刊,2021(1):115-124.
2
张作舟,李远国.
敬天法祖:中国本土宗教的神学理论[J]
.中国本土宗教研究,2023(1):3-19.
3
杨丹妮.
口传—仪式叙事中的民间历史记忆——以广西和里三王宫庙会为个案[J]
.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7,23(1):91-98.
被引量:1
4
闵丽.
2000年以来国内宗教学理论研究述评[J]
.宗教学研究,2008(2):133-138.
被引量:1
5
吴秋燕.
《论语》中人类学思想的初步探析[J]
.凯里学院学报,2008,26(4):27-29.
6
王希辉,杨鹏.
湖北苗族研究四十年[J]
.黑龙江民族丛刊,2018(6):145-150.
被引量:1
7
廖杨,蒙丽.
城中村农民社会研究的人类学维度与限度[J]
.广西民族研究,2014(4):43-56.
被引量:3
8
黄剑波.
关于人类学研究进路的一些思考——以“地方”基督教研究为例[J]
.思想战线,2015,41(2):6-11.
被引量:4
9
朱雅雯.
人类学宗教研究的概念与范式评述[J]
.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39(1):99-103.
10
戚剑玲.
文化涵化与地域认同的庙堂表征——“一带一路”视域下北部湾地区妈祖庙研究[J]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39(2):70-75.
被引量:1
1
席丽娟,李玉华.
墨子与边沁的功利主义思想之比较[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4):30-32.
被引量:1
2
李红专.
晚期现代性批判理论:吉登斯对马克思的解读与批判[J]
.教学与研究,2007(3):11-17.
被引量:1
3
李梦雅.
当代社会中认同问题之分析[J]
.消费导刊,2011(12):33-35.
被引量:1
4
姚大志.
语言哲学的终结?[J]
.哲学研究,2000(7):27-32.
被引量:9
5
郗彩红.
西方“大众社会”概念的原初语境与现代性批判[J]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6,22(4):17-20.
被引量:1
6
姚大志.
朝向二十一世纪的西方哲学[J]
.浙江学刊,2002(1):53-61.
被引量:6
7
王至元,陈晓希.
皮亚杰的建构学说及其认识论意义[J]
.哲学研究,1983(5):33-40.
被引量:4
8
陈林.
近年来朱熹“四书”学研究综述[J]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4(6):92-96.
9
张盾.
辩证法与当代哲学的命运——评阿多诺对辩证法的重新诠释[J]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04,41(4):5-12.
被引量:11
10
陈波.
关于悖论的问答[J]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41(6):49-56.
被引量:4
广西民族研究
2002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