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经济与伦理分裂的实践批判 被引量:6

Practical Criticism of Separation of Economy from Ethics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本文立足于马克思科学实践观,以交往实践的三个层次(利益、意义、规则)为基础,反思了经济与伦理关系及其冲突的本质,批驳了经济与伦理分裂论,探索了主体在经济伦理冲突中的实践选择。认为:经济与伦理的关系是主体间利益关系、意义关系与规则关系的整合。实践方式的分化及其多样并存是经济与伦理产生冲突的根本原因。经济与伦理的冲突是多极主体在实践方式、利益、意义、规则等方面冲突的整合。加快发展、提升综合实力,是中国传统文化在人类普遍伦理中占有相应文化份额的基础与前提。
作者 陈忠
机构地区 苏州大学哲学系
出处 《东南学术》 2002年第2期114-121,共8页 Southeast Academic Research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6

二级参考文献34

  • 1张曙光.经济学(家)如何讲道德?──评《中国人的道德前景》[J].读书,1999,0(1):75-84. 被引量:18
  • 2盛洪.道德·功利及其他[J].读书,1998,0(7):119-126. 被引量:36
  • 3樊纲.“不道德”的经济学[J].读书,1998,0(6):51-56. 被引量:69
  • 4西尼尔.《政治经济学大纲》[M].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28,29页.
  • 5阿罗.《信息经济学》[M].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2年..
  • 6马歇尔.《经济学原理》[M].商务印书馆,1997..
  • 7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M].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 8弗兰西斯·福山.《信任——社会道德和繁荣的创造》[M].远方出版社,1998年版.第91-99,40,173,200页.
  • 9边沁.《道德与立法原理》[M].哈夫纳出版社,1949年版.第54页.
  • 10大卫·雷·格里芬.《后现代精神》[M].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第44页.

共引文献178

同被引文献26

  • 1鲁鹏.制度的伦理效应[J].哲学研究,1998(9):36-41. 被引量:34
  • 2王宁.后殖民主义理论思潮概观[J].外国文学,1995(5):78-84. 被引量:19
  • 3诺斯.经济史上的结构和变革[M].商务印书馆,1992..
  • 4熊彼特.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 5爱德华·W·萨义德 王宇根译.《东方学》[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年.第64页.
  • 6吉登斯.现代性与自我认同[J].北京:三联书店,1998..
  • 7黑格尔.小逻辑[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 8赛义德:《东方主义的再思考》,引自巴特·穆尔-吉尔伯特等编撰:《后殖民批评》,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98页.
  • 9参见阿里夫·德里克:《中国历史与东方主义问题》,见罗钢、刘象愚主编:《后殖民主义文化理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 10目前我国后殖民主义研究不够深入的重要原因在于视野的狭小,一个表现就是导向对中西文化的比较,这是方向性缺失,只能沦为对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孰优孰劣的简单、抽象争论.在我们看来,一种文化的命运与优劣不是仅靠文化间的比较所能证明的,它在根本上依赖于一种文化的拥有者能否最终用综合实力的提升予以证明、支撑.正如德里克所分析,儒家文化在当代的凸现,在根本上是因为儒家文化的拥有主体在经济上的崛起.

引证文献6

二级引证文献30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