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被遮蔽的个体:毛先舒“格调”诗说及其意义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自从明代前后七子在复古的旗帜下,自觉围绕体制、气格来建构他们的诗学体系,"格调"说便成为一个极为流行的命题。从李梦阳、何景明,到李攀龙、王世贞、谢榛,再到明清之际的申涵光、归庄、毛先舒,后至清代的沈德潜、李重华等人,构成了一个格调诗说发展的脉络,其中前后七子、毛先舒、沈德潜又起到了轴心的作用,而作为连接七子与沈德潜的中间链条,毛先舒所建立起来的"格调"诗说,以讲究法度的调控、情感的节制、诗艺的内敛为重要内涵,其凸显的是一种雅化的情怀与精英文化的审美趣味。这既区别于"主于涩"而强调气的七子"格调"说,又与在温柔敦厚的"诗教"语境中言说格调的沈德潜不同。因此,考察毛氏的论诗大旨,对于梳理明清两代格调诗说的迁衍流变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 黄卓颖
出处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03-113,共11页 Zhejiang Academic Journal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37

  • 1永珞.《四库全书总目》,中华书局,2003年,第1638页下栏.
  • 2毛先舒.《撰书》卷7《报施愚山书》,清康熙刻《思古堂十四种书》本.
  • 3潘耒.《遂初堂文集》卷8《毛氏家刻序》,清康熙刻本.
  • 4何文焕.《历代诗话》,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第2-3页.
  • 5郭绍虞.《沧浪诗话校释》,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148页.
  • 6李东阳:《李东阳集》,长沙:岳麓书社1984年版.
  • 7李梦阳.《空同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卷66.
  • 8罗仲鼎.《艺苑卮言校注》,济南:齐鲁书社1992年版.
  • 9毛先舒.《撰书》卷6《与友论诗文书》,清康熙刻《思古堂十四种书》本.
  • 10毛先舒.《诗辩坻》,清康熙刻《思古堂十四种书》本.

共引文献57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