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是由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不适症状和(或)食管黏膜病理改变的一类临床状态。最典型的症状为烧心、反酸,部分患者也仅表现为胸痛、上腹痛、嗳气等不典型症状,也可伴有咳嗽、哮喘、喉炎等食管外症状。2015年世界胃肠病学组织(WGO)指南指出,当患者出现每周≥2次烧心和反流症状发作即提示 GERD。GERD 临床上可分为:(1)糜烂性食管炎(EE),也称反流性食管炎(RE),即反流物导致食管黏膜损伤,如食管糜烂、溃疡、狭窄等;(2)Barrett 食管(BE),是 GERD 相关并发症,即食管下段复层鳞状上皮被化生的单层柱状上皮取代,是食管腺癌发病密切相关的癌前病变之一;(3)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即存在反流相关不适症状,但无食管黏膜破损及 BE。GERD 的发病机制主要是食管抗反流功能下降,其中包括下食管括约肌(LES)压力下降,一过性下食管括约肌松弛(TLESR)增多及胃食管交界处结构改变。同时,食管清除能力降低、食管黏膜防御作用减弱、食管感觉异常及胃排空延迟等因素,也同样会造成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至食管,使食管黏膜损伤。目前随着我国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GERD 的发病率日渐增高。因此规范 GERD 的治疗极为必要。关于 GERD的治疗,其目标包括有效缓解症状、治愈食管炎、维持缓解、提高生命质量和预防并发症。治疗方式包括:(1)生活方式的改变;(2)药物治疗;(3)手术和内镜治疗[1-5]。本文主要从 GERD 治疗的药物选择及其临床注意事项,包括药物使用规范、可能的不良反应等方面加以阐述。
出处
《临床内科杂志》
CAS
2016年第6期371-374,共4页
Journal of Clinical Internal Medic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