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抗血小板药可抑制血小板聚集,进而抑制动脉中血栓形成,是防治动脉血栓性疾病的重要治疗药物。随着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逐年增加,临床对抗血小板药物的应用、疗效和不良反应的研究越来越多。为获得更好的抗血小板效果,目前临床急需一种抗血小板药物或药物组合,能达到提高抗血小板效果,同时降低药物副作用、减少药物抵抗发生概率、降低术后出血再栓塞风险的目的,以适合更广泛的人群。按药物作用机制,抗血小板药分为如下几类:1环氧酶抑制剂:代表药物阿司匹林,具有强烈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2二磷酸腺苷受体拮抗药(ADPR-A):代表药物噻氯匹定、氯吡格雷、普拉格雷;3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抑制剂:代表药物阿昔单抗、依替非巴肽、替罗非班;4磷酸二酯酶抑制剂:代表药物双嘧达莫、西洛他唑,通过激活血小板腺苷环化酶(c AMP)或抑制磷酸二酯酶对c AMP的降解作用,使血小板内c AMP浓度增高而产生抗血小板作用;5 5-羟色胺受体拮抗剂:代表药物沙格雷酯,可以特异性地与5-HT2受体结合,抑制血小板的聚集。本文对近年较有潜力的或已上市的几类抗血小板药物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出处
《天津药学》
2016年第3期66-70,共5页
Tianjin Pharma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