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中西礼仪之争”的内在原因、话语权力和现实意义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明末清初的"中西礼仪之争"是一场在全世界范围的文化大讨论,引起了广泛关注。围绕儒家文化是否符合基督教教义,中西奉教人士及对中国礼仪的性质进行的讨论,最终连统治者都参与其中。双方社会制度和价值观念的异质性导致对文化话语的争夺,这带来权力交互抗争,而使得整个过程异常复杂。"礼仪之争"仍旧在现代意义上发生着,在中国与西方交往的话语矛盾方面有借鉴意义。
作者
曹旭
机构地区
浙江大学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
出处
《黑河学刊》
2016年第4期36-39,共4页
Heihe Journal
关键词
宗教文化
话语权力
他者
现实主义
分类号
G04 [文化科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8
参考文献
9
共引文献
5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9
1
李天刚.中国礼仪之争——历史、文献和意义,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2
萨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新华出版社,2013.
3
陈禹默.
试析十八世纪欧洲“中国热”来源[J]
.大众文艺(学术版),2009(20):132-132.
被引量:1
4
高峰.
关于天主教在清初数次被禁的几点思考[J]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6(S1):195-198.
被引量:1
5
戈畅.
对十八世纪欧洲“中国热”降温的思考[J]
.大众文艺(学术版),2010(19):225-226.
被引量:2
6
翟石磊,杨舒.
中西“礼仪之争”与中国近代化转型——从话语之争到身份之辩[J]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3(6):36-41.
被引量:3
7
马晓宁.
“礼仪之争”中的权力交锋[J]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26(3):37-39.
被引量:1
8
幸念.
中西礼仪之争对当今社会跨文化交流的启示[J]
.群文天地,2011(12):210-210.
被引量:2
9
阮炜.
明末清初儒耶之争的历史脉络[J]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4,11(1):71-80.
被引量:2
二级参考文献
18
1
邱树森.
略论明清时期的粤澳宗教文化交流[J]
.东南文化,2001(5):42-47.
被引量:3
2
林金水.利玛窦与中国[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
3
利玛窦·金尼阁.利玛窦中国札记[M].北京:中华书局,1983.
4
谢和耐.中国和基督教[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
5
陈受颐.明末清初耶稣会士的儒教观及其反应[J].国学季刊,1935,(2):147-210.
6
方豪.明末清初天主教适应儒家学说之研究[M].台北:台湾学生书局,1969:1-2.
7
约翰·霍布森.西方文明的东方起源."The Eastern ofWestern Civilization" [ M ].孙建党,译.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83.
8
吉尔伯特·罗兹曼.中国现代化[M].陶骅,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430-452.
9
葛兆光.宅兹中国[M].北京:中华书局,2011:45.
10
利玛窦.《天主实义》第二篇“解释世人错认天主”第415页,影印“天学初函”.
共引文献
5
1
唐大鹏.
中西文化冲突语境下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维度的思考与超越[J]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3,21(3):124-125.
2
翟石磊,陈猛.
从中文姓名英译“失范”看中西话语冲突[J]
.世界民族,2013(6):46-54.
被引量:2
3
牛林溪,李向平.
祭祀文化及其象征意义比较--以儒耶文献互译中的核心概念为例[J]
.上海文化,2021(8):39-46.
被引量:1
4
夏雪.
印象主义绘画产生的自发性与东方文化的影响力分析[J]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中),2022(1):23-25.
5
韩思艺.
宗教改革与明末清初基督教中国化[J]
.基督宗教研究,2018,0(2):322-344.
被引量:1
1
周悦娜.
论中国礼仪文化传播与大众传媒的关系[J]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1(5):93-94.
被引量:1
2
温来钢.
西方文化与基督教教义及价值观分析[J]
.文学与艺术,2010(6):258-259.
3
王丽红,周广.
略论西方传教士在传播中西方文化的作用[J]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0,24(4):28-30.
被引量:3
4
蒋兆凤.
跨文化视角下的中西方文化差异对中国传统礼仪文化的影响[J]
.黑河学刊,2012(10):41-42.
被引量:1
5
沙月.
杨格非与武汉四中[J]
.武汉文史资料,2010(1):51-53.
被引量:2
6
刘怡翔.
三分法:解读中国文化的密码?——再与庞朴先生商榷[J]
.西安联合大学学报,2004,7(1):18-19.
7
汤士文.
基督教教义与中国的传统文化有相通之处[J]
.天风,2016,0(3):37-39.
8
周悦娜.
当代传媒承载的礼仪文化传播功能研究[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52(S3):85-88.
被引量:1
9
图书[J]
.初中生写作,2014(7):78-79.
10
石雄斌,徐露.
中西文化的一次交流与碰撞──论明清时期的“中国礼仪之争”[J]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16(1):86-89.
黑河学刊
2016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