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董仲舒的“性三品”说与现代和谐社会的建构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董仲舒的"性三品"说将人性严格地划分为三个等级,维护等级制度的同时也使得西汉王朝的封建统治得以长远延续。市场经济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主要经济形势,我国原有的社会秩序以及人伦关系也会随之出现相应的转变,董仲舒的"性三品"说在特定的时代对社会秩序和人伦关系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将"性三品"说中的精髓运用于建设现代和谐社会当中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作者
吴莹莹
机构地区
南京林业大学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研究部
出处
《黑河学刊》
2016年第4期65-66,共2页
Heihe Journal
关键词
“性三品”
董仲舒
社会秩序
和谐社会
分类号
B23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8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121
同被引文献
63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2
参考文献
5
1
董仲舒.春秋繁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2
董仲舒.实性第三十六[M].河南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0.
3
吴凡明.
董仲舒孝治之思与汉代社会秩序建构的德化机制的确立[J]
.求索,2008(11):217-220.
被引量:2
4
白燕妮.
董仲舒“性三品”人性论与现代秩序的建构[J]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4,34(2):1-5.
被引量:2
5
王琦,朱汉民.
论董仲舒的人性论建构[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51(5):44-52.
被引量:10
二级参考文献
28
1
商聚德.
试论董仲舒人性论的逻辑层次[J]
.中国哲学史,1998(2):81-88.
被引量:6
2
陈玉森.
董仲舒“性三品”说质疑[J]
.哲学研究,1980(2):52-57.
被引量:8
3
曾振宇.
董仲舒人性论再认识[J]
.史学月刊,2002(3):16-23.
被引量:11
4
王琦,李生龙.
善乎?恶乎?——论孔子人性论所蕴涵的两极趋向[J]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7,36(3):120-123.
被引量:9
5
董仲舒.《春秋繁露·玉杯》.二十二子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第770,769,769页.
6
班固.《汉书·五行志》.中华书局,2002年版,第1317页.
7
董仲舒.《春秋繁露·实性》.二十二子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第781页.
8
杜维明.《人性与自我修养》.中国和平出版社,1989年版,第14页.
9
荀子.《荀子·君道》.
10
荀子.《荀子·非十二子》.
共引文献
121
1
李政.
董仲舒“善之学说”发微[J]
.原道,2021(2):36-46.
2
葛荣晋.
儒学与儒商[J]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9(5):10-15.
被引量:10
3
洪志钧.
中国古代管理哲学对现代教师管理工作的启示[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18(3):45-46.
被引量:1
4
成黎明,姚利民.
我国高等教育入学条件的变化与发展探析[J]
.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5,9(3):10-12.
5
张瑞.
论《诗经·伐檀》阐释的历史渊源及当代原则[J]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3(5):127-131.
被引量:1
6
李丕洋.
中国古代民本主义思潮之源流[J]
.广西社会科学,2006(3):107-110.
被引量:2
7
周玲.
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J]
.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20(5):125-128.
被引量:1
8
王永哲.
从天到人——《黄帝内经》认识人体的起始角度[J]
.河南中医,2006,26(5):8-10.
被引量:1
9
侯会明,赵改萍.
董仲舒的学习思想[J]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6,18(8):158-161.
被引量:1
10
田海舰.
试析儒家生态伦理思想及其现代意义[J]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3(5):544-547.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63
1
朱万东.
董仲舒天人感应对西汉后期政论散文的影响[J]
.内蒙古电大学刊,2016(1):61-63.
被引量:1
2
牛永振.
论《天人三策》中的政治思想[J]
.兰台世界,2016(2):135-137.
被引量:3
3
祁可欣.
董仲舒法律思想研究[J]
.法制与经济,2016,25(1):85-86.
被引量:2
4
赵全.
董仲舒和奥古斯丁本体比较管窥[J]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5(1):20-22.
被引量:1
5
余治平.
董仲舒与武帝选官制度改革[J]
.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16,38(1):49-54.
被引量:4
6
龚光明.
从“地方性知识”看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论[J]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6,34(1):63-67.
被引量:2
7
郑胜明.
董仲舒法律思想体系及其现代思考[J]
.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16,21(1):82-85.
被引量:2
8
邓红.
王充论董仲舒[J]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8(1):1-10.
被引量:4
9
曹影.
董仲舒的四大历史贡献[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2):100-105.
被引量:3
10
唐媛媛.
董仲舒“天”论浅析[J]
.华夏文化,2016(1):14-20.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1
1
王文书.
2016年中国大陆地区董仲舒研究综述[J]
.衡水学院学报,2017,19(2):61-68.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2
1
王文书,崔明稳.
2017年董学研究综述[J]
.衡水学院学报,2018,20(6):41-48.
2
刘炜华.
走向西方学术界的董仲舒——西文董仲舒研究述评[J]
.衡水学院学报,2019,21(2):54-63.
被引量:2
1
张永刚.
简析董仲舒“性三品”说[J]
.魅力中国,2011(4):310-310.
2
梁辉成,王子廓.
孟子性善论的源与流[J]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4(6):36-42.
3
王智.
试析董仲舒“人”的理论意义[J]
.阿坝师专学报,1996(2):32-34.
4
陆建华.
“中民之性”:论董仲舒的人性学说[J]
.哲学研究,2010(10):47-50.
被引量:7
5
聂萌.
董仲舒人性论探微[J]
.衡水学院学报,2013,15(5):23-26.
被引量:2
6
张文英.
董仲舒的“性三品说”与君主的教化责任[J]
.理论月刊,2009(4):66-68.
被引量:8
7
牟钟鉴.
儒家人性论的综合考察与新人性论构想[J]
.齐鲁学刊,1994(6):66-72.
被引量:3
8
康喆清.
董仲舒人性学说的重新诠释——对“性三品”说的质疑[J]
.前沿,2011(18):20-24.
被引量:1
9
刘昱.
从孟子性善论到董仲舒人性三品说的思想转向[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5):9-11.
被引量:1
10
姜碧纯.
董仲舒的德育思想及其现代意义[J]
.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9(6):65-67.
黑河学刊
2016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