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产国际对国民党的塑造及其限制 被引量: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俄国革命模式走向中国,是从以俄共(布)政党体制为模板,塑造中国国民革命力量——政党开始的。在支持中共建党之余,共产国际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重塑国民党上。一方面,共产国际方面认为,中国国民革命非由国民党参加而不能实现,但国民党存在诸多缺陷,不堪重任,必须改组。另一方面,共产国际认为国民党是囊括工人、农民和小资产阶级的"多阶级的联盟",具有被塑造的良好基因。在此基础上,共产国际开出了制度和实践两个层面,重塑意识形态、引导支持工人运动、支持农民运动三种视角重塑国民党的单方:制度层面,着力改造国民党的政纲三民主义,重塑国民党的意识形态;实践层面,引导国民党支持工农运动。但国民党并非消极被动地接受这个塑造,而是进行有选择地抵制,这种调适使得共产国际塑造国民党的努力受到限制。
作者 赵秀华
出处 《党史研究与教学》 CSSCI 2016年第3期92-101,共10页 CPC History Research and Teaching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6

  • 1.《毛泽东选集》第4卷[M].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72-1473页.
  • 2[英]珍妮·德格拉斯选编.《共产国际文件》第2卷,世界知识出版社1964年版,第332页.
  • 3.《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2卷[M].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年.第57、58、62页.
  • 4《孙中山全集》第8卷,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第282页.
  • 5.《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1卷[M].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年版.第743、742页.
  • 6郭恒钰.《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5年版,第67-68页.
  • 7中国社会科学院现代史研究室.《马林在中国的有关资料》,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15、26页.
  • 8.《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3卷[M].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8年版.第133页.
  • 9《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6卷,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8年版,第298、300页.
  • 10[俄]K·B·舍维廖夫.《中国共产党形成史料》,《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徐正明、许俊基等译,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20页.

二级参考文献23

  • 1《列宁全集》第4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167页.
  • 2《列宁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72:217.
  • 3《列宁全集》第3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288页.
  • 4张寄谦.《孙中山政党思想初探》,载《孙中山与现代文明》,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1997年,第319-320页.
  • 5台湾大学政治研究所编.《民权主义与政治建设》,台北:“国立编译馆”,1981年,第244页.
  • 6(美)易劳逸.《流产的革命.1927-1937年国民党统治下的中国》,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2年,第13页.
  • 7广州中国国民党周刊,1924,(14).
  • 8《中国国民党总章》,荣孟源主编.《中国国民党历次代表大会及中央全会资料》(上),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5年,第23-33页.
  • 9[日]土田哲夫.《抗战时期中国国民党党员成分的特征和演变》[J].南京民国研究,2002,(6).
  • 10邹鲁.《中国国民党史稿》第1册,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第398-399页.

共引文献771

同被引文献12

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