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古汉语词汇中有反义同形的现象 ,它们的形成原因十分复杂。我们首先要了解这些词具有两个相反义 。
出处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02年第2期35-37,共3页
Journal of Kaifeng Institute of Education
参考文献3
-
1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词典编纂处编纂,罗竹风.汉语大词典[M]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1.
-
2汉语大字典编辑委员会编,徐中舒.汉语大字典[M]湖北辞书出版社,1993.
-
3(清)郝懿行,.尔雅义疏[M]中国书店,1982.
同被引文献32
-
1魏达纯.《颜氏家训》中反义语素并列双音词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1):75-79. 被引量:8
-
2陈伟武.甲骨文反义词研究[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36(3):93-98. 被引量:16
-
3张晰.反义词与有/无标记现象[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17(2):77-81. 被引量:5
-
4赵克勤.古汉语反义词浅论[J].语文研究,1986(3):35-39. 被引量:5
-
5饶尚宽.先秦单音反义词简论[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15(3):46-53. 被引量:11
-
6廖扬敏.《老子》反义词的显示格式[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4(2):165-168. 被引量:3
-
7王冰,徐正考.古汉语反义词研究初探[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45(2):145-149. 被引量:8
-
8张志毅 张庆云.反义词词典收的应是词的最佳反义类聚[J].中国语文,1989,(4).
-
9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M].上海:商务印书馆,1980..
-
10杨荣祥.《世说新语》中的反义词聚合及其历史演变[A].北京大学中文系《语言学论丛》编委会.语言学论丛:第24辑[C].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
1田有成.原“说”[J].榆林学院学报,1999,12(1):43-45.
-
2张金泉,周丹.论反义同形词汇中的语境认知[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1(3):92-96. 被引量:1
-
3施丽华.原来词汇学习也可以这么有趣![J].海外英语,2014(24):50-51.
-
4侯冰洁.反义同形的语义理解机制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4):243-245. 被引量:1
-
5张金泉,柴艳.英语中的反义同形现象[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9(6):94-97. 被引量:2
-
6何兴华.反义同词的体验哲学理据[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4,30(1):360-361.
-
7侯冰洁.反义同形现象的认知理据解析[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6):181-184. 被引量:1
-
8周丹.论词语搭配变异与潜在信息传递的关系[J].海外英语,2011(15):281-282. 被引量: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