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鲁迅“相互主体性”意识的当代意义 被引量:7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相互主体性”意识是我在2002年论文《鲁迅的可能性——也从(破恶声论)寻找支援》对鲁迅思想某一方面的概括。鲁迅思想中存在“相互主体性”意识,1990年代以来不少人(如汪晖)都有所感觉,但大多语焉不详,对其出处、作用和意义无所追究。我在1989年写的一篇短文也曾借以批评五四启蒙主义对异己思想缺乏一种“相互主观性”的体认。在1994年《未完成的现代性》和1997年《立人于东亚》中,
作者 高远东
机构地区 北京大学中文系
出处 《探索与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12-113,共2页 Exploration and Free Views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3

  • 1《鲁迅研究月刊》2003年第7期,或《中国研究月报》(日文版)2003年3月号.
  • 2代田,智明,李明军(译).全球化·鲁迅·相互主体性[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4(1):48-51. 被引量:6
  • 3.《鲁迅研究月刊》,2003年,第7期:.

二级参考文献1

  • 1鲁迅.鲁迅全集[M]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

共引文献5

同被引文献60

引证文献7

二级引证文献17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