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20世纪初中国知识分子对于现代性与民族性的想象,建构了晏阳初"作新民"的乡村教育目标和"问题"乡村的意识形态。在民族救亡、文化危机的社会语境中,乡村教育被视作"启蒙"的工具,用来模仿和学习西方社会文化。在我国当前的城镇化进程中,乡村教育现代化应当不再是以现代西方为标准对民族性的"启蒙",而是立足于民族性的、多元的教育现代性方案之一。
出处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56-60,共5页
Contemporary Education Sciences
基金
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项目"社会转型时期乡村教育的文化分析"(编号:14SB0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