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分析1例儿童感染布鲁氏菌病(布病)的原因,为布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患儿门诊和住院病历,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基本情况、发病诊疗经过、密切接触人员、生活习惯和环境、愈后转归等进行调查。采集患儿骨髓进行布鲁氏菌培养、分离和鉴定,采集患儿及其伯父血清进行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PT)和试管凝集试验(SAT)检测布鲁氏菌抗体。结果患儿于2015年2月2日开始出现反复发热、咳嗽、双下肢疼痛等症状,就诊皆以其他疾病诊断治疗;4月2日患儿再次因"发热1天"收治入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实验室检查从患儿骨髓中分离出羊种布鲁氏菌,血清RBPT强阳性,SAT抗体滴度>1∶1 600(++);结合患儿体温升降反复、肝脾肿大、肝损害等临床表现,诊断为布病。患儿伯父于2015年1—2月曾交易、宰杀和食用外地活羊,在此期间患儿与其有密切接触史,但伯父血清RBPT和SAT结果均为阴性。结论该病例为儿童布病病例,可能在与其伯父接触过程中,通过直接接触或气溶胶方式吸入伯父身上污染的布鲁氏菌而感染。温州作为布病控制区,应加强对布病诊治知识的培训,加强对引进牲畜的检疫和职业重点人群监测。
出处
《预防医学》
2016年第8期830-831,834,共3页
CHINA PREVENTIVE MEDICINE JOURN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