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生存伦理的探寻之旅——解读谭恩美的小说《拯救溺水鱼》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拯救溺水鱼》(Saving Fish from Drowning)以东西方文化作为叙事底蕴,展示了一幅立体的跨文明、种族、文化的生存图景。通过对权力、文化、两性之间"拯救"与被"拯救"的隐喻性描述,通过"跨文化叙事"和文象化、符号化的叙事解构,表达了作者对生存伦理的多元理解和包容互鉴的开放性心态,是对当代美国社会生存伦理观的一次探寻和反思。其国际化的创作历程对国内小说创作具有积极的启发借鉴意义。
作者
赖华先
机构地区
江西省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部
出处
《老区建设》
2016年第12期34-37,共4页
基金
江西省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文象思维研究"(14WX13)
关键词
《拯救溺水鱼》
探险之旅
生存伦理
爱
分类号
I712.074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7
参考文献
8
共引文献
35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8
1
吴贵武.
谭恩美小说中的中国形象及成因探究[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2015,31(7):95-96.
被引量:4
2
张春梅.
美国文化中的一抹中国色彩[J]
.海外英语,2013(2X):202-203.
被引量:1
3
王菲.
族裔外的探求——评《沉没之鱼》中的“去族裔化”[J]
.作家,2012(2):46-47.
被引量:1
4
董丽丽,田青青,黄海霞,王一迪.
电影《喜福会》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J]
.现代交际,2014(11):61-61.
被引量:1
5
邹建军.
“和”:谭恩美长篇小说伦理思想的核心[J]
.外国文学研究,2008,30(5):92-103.
被引量:6
6
乐黛云.
中国比较文学的发展[J]
.新东方,1998,7(3):49-57.
被引量:19
7
葛丽萍.
美国华裔文学的中国形象[J]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0(5):171-176.
被引量:7
8
耿莹.
后殖民语境中《拯救溺水鱼》的抵抗模拟策略研究[J]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5(4):422-425.
被引量:4
二级参考文献
37
1
赵文书.
华裔美国的文学创新与中国的文化传统[J]
.外国文学研究,2003,25(3):69-75.
被引量:36
2
张英,谭恩美.
我们该如何面对他人的苦难[J]
.视野,2007(2):6-7.
被引量:5
3
程爱民,张瑞华.
中美文化的冲突与融合:对《喜福会》的文化解读[J]
.国外文学,2001(3):86-92.
被引量:117
4
刘熠.
文化身份的探寻与建构——从水仙花、黄玉雪、汤亭亭到谭恩美[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32(2):185-188.
被引量:9
5
张学良.
中国母亲悲惨遭遇对美国女儿的影响——对《喜福会》的另一种阐释[J]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24(6):50-52.
被引量:1
6
何雪春.
谭恩美小说中的中国[J]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9(2):92-96.
被引量:10
7
谭恩美.《接骨师之女》.张坤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年.
8
张英.“谭恩美:为母亲而写作”,《太原新闻网》,2006年11月6日.<http://www.tynews.com.cn/whgc/2006-11/06/content_2719663.htm>
9
谭恩美.《喜福会》,程乃珊等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年).
10
谭恩美.《灶神之妻》,张德明,张德强译(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2003年).
共引文献
35
1
欧阳文风.
态度·方法·着力点:对比较诗学研究的几点思考——重读厄尔·迈纳《比较诗学》[J]
.当代文坛,2001(4):44-47.
2
胡艳秋.
李清照与埃米丽·迪金森的女性视角之比[J]
.文教资料,2008(33):6-8.
3
陈红霞,廖洪中.
美国华裔文学中的仁爱思想[J]
.小说评论,2011(S1):185-189.
被引量:2
4
阳清.
从现象学范式看“电视选秀”文化[J]
.柳州师专学报,2007,22(1):44-46.
5
鲁渊.
近百年李清照研究综述[J]
.哈尔滨学院学报,2007,28(9):91-95.
被引量:2
6
周霄.
一本新意泛起的比较文学教材——试评《比较文学学科新论》[J]
.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7(2):120-121.
7
陈涵平,熊国华.
论生态批评对比较文学的理论启示[J]
.广西社会科学,2008(12):140-144.
被引量:4
8
傅淑琴.
论詹姆斯的和谐伦理道德思想[J]
.求索,2009(12):121-123.
9
庞秀成.
翻译理论“一分为三”的视域[J]
.外国语,2010,33(3):80-88.
被引量:29
10
蔡霞,石平萍.
走出“穷途末路”:《接骨师之女》中的女性与自然[J]
.外语研究,2010,27(3):93-96.
被引量:6
1
李晓非,孙晓天.
从生存伦理到互惠伦理——Z厂下岗职工集体行动的再解释[J]
.天府新论,2013(1):101-108.
被引量:3
2
孙正聿.
思想的前提批判与哲学的活动方式[J]
.哲学分析,2016,7(1):34-41.
3
熊小青.
环境伦理的应然之维[J]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6,27(4):20-24.
4
“散步”曾梵志个展[J]
.收藏.拍卖,2016,0(9):127-127.
5
魏旭.
神的缺失与三大伦理悖论——《罪与罚》的一种生存伦理批评[J]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2008(2):57-59.
6
姚俭建.
佛教文化的内在结构与价值取向提升[J]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4(3):58-62.
被引量:1
7
黄琳琳.
从价值哲学的视角解读谭恩美的《沉没之鱼》[J]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11(10):124-125.
8
薛亚军,王绪斌.
无形之“形”——与王绪斌谈绘画[J]
.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3):47-52.
9
何雨奇.
生存伦理·弱者武器·日常政治[J]
.读书,2008(2):3-11.
被引量:17
10
张中.
主体、自我与生存——福柯的“主体”观念及其美学风格[J]
.理论与现代化,2013(3):35-41.
老区建设
2016年 第1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