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中国政治发展的双重逻辑与网络参政的兴起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本文以"身份"为核心概念,剖析了网络参政兴起的内在机理,认为网络参政现象兴起的逻辑蕴含在身份政治和公民政治的交错发展和历史转型中,公民政治的发展为公民自主参政议政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如提供制度支持、培养参政能力及提高公民意识。而身份政治却有力地控制着政治参与的过快膨胀,保证政治的稳定有序。互联网的出现打破了这一平衡,民众一方面利用网络摆脱了不平等身份体系的约束,另一方面凭借既有的制度资源,以及现实政治参与中培养起来的公民意识和参政能力,进行网络"话语参政"。这一参政方式可能带来的政治风险,政府需引起重视并加以疏导。
作者 颜安 陆斗细
出处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05-111,共7页 The Journal of Yunnan Administration College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网络围观议政现象研究"(14BZZ078)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2

  • 1Peter du Preez: "The Politics of Identity: Ideology and the Human Image" , Oxford : Basil Blackwell, 1980,pp.1-2.
  • 2《中共中央重要文件选编》,第1卷,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年版,第3页.
  • 3《毛泽东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 4张乐天,曹锦清,陈中亚.《当代浙北乡村的社会文化变迁》,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1年版,第88页.
  • 5李海金.身份政治:国家整合中的身份建构——对土改时期阶级划分的政治社会学分析[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10(6):81-90. 被引量:12
  • 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年,第82页.
  • 7T.H.马歇尔,安东尼·吉登斯等.《公民身份与社会阶级》,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85页.
  • 8王一程,贠杰.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基层民主建设[J].政治学研究,2004(2):26-33. 被引量:12
  • 9陶东明,陈明明.《当代中国政治参与》,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07页.
  • 10塞缪尔·P·亨廷顿、琼·纳尔逊.《难以抉择——发展中国家的政治参与》,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年,前言第1页.

二级参考文献49

共引文献132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