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社会基础秩序,指的是基本的社会联结机制,包括社会成员之间,以及社会成员与公共问题关联的方式、制度与文化。以单位体制的确立为坐标,晚清以降的百余年间,中国社会经历了"前单位社会"、"单位社会"及"后单位社会"三种不同形态。与此相应,社会基础秩序也在不断演进。社会基础秩序的形成,既是特定历史条件下,国家与社会关系设置的产物,亦对社会运行的其他方面产生着显著的影响。"后单位时代"中国社会在一定范围内出现了值得警惕的"社会原子化"现象,表现为社会成员之间,以及社会成员与公共事务缺乏关联的管道,社会领域出现无序互动和失范频仍的乱象。究其实质,在于"后单位时代"社会基础秩序尚不稳固。是故,社会基础秩序的重建,乃是当下社会治理的核心议题。
出处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6-81,共6页
Academia Bimestris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国家专项扶贫政策执行的治理结构及其绩效分析"(项目号:13CSH08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跨国机构与地方行动者的互动过程与效应:基于我国四城市的实证研究"(项目号:41401165)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