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校名需秉承文化自信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李镇西在《中国教育报》2016年7月12日上撰文指出,当前不少学校喜欢冠以“某某实验中学或小学”,或在名校的名称后加“分校”,或改名为“某某大学附属中学”等,以便于招生。其实,一所学校如何,不在其名字是否“洋气”,而在于学校本身有没有内涵。因为是人赋予校名以内涵,而不是校名赋予学校以内涵。比如,我曾经执教过的“成都石室中学”,校名的本义不过就是“石头筑的房子”,但现在人们一想到“石室中学”首先想到的是它自汉代以来两干多年的办学历史,想到的是文翁的勤勉、杜甫的情怀,还有郭沫若的诗歌……这就是人赋予校名以内涵。校名绝不仅仅是一个名字,它蕴涵着学校的历史传统(老校),或寄托着办学者的教育追求(新校)。有些学校的校名看似很土,但人家“土”出了文化内涵,因而毫不自卑。如果没有文化内涵,就是取名(改名)“卢浮宫中学”“秦始皇小学”都没用。
出处 《福建教育》 2016年第30期8-8,共1页
  • 相关文献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