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基于标度无关性的区域高校科技创新绩效研究
被引量:
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科学评价区域高校科技创新绩效长期以来备受学术界关注。引入标度无关性指标的实证分析表明,我国地区生产总值、高校科技创新投入和产出等要素的变化对此绩效均有着显著的非线性作用。这对于提升高校科技创新绩效、决策者制定相关创新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
吴丹丹
王子晨
郑圣明
机构地区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公共事务学院
中共安徽省委党校理论研究所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管理学院
出处
《管理现代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0-63,共4页
Modernization of Management
基金
中国科学院"科技与经济社会互动系统--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互动关系监测指标体系"课题(GH11044)
关键词
标度无关性
高校
科技创新
绩效
分类号
G301 [文化科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85
参考文献
9
共引文献
374
同被引文献
58
引证文献
7
二级引证文献
32
参考文献
9
1
高霞,陈凯华,官建成.
标度无关性视角下的我国区域科技创新绩效评价研究[J]
.中国软科学,2012(8):65-74.
被引量:22
2
杨宏进,刘立群.
基于三阶段DEA的高校科技创新绩效研究[J]
.科技管理研究,2011,31(9):104-107.
被引量:49
3
梁燕,耿燕,林玉伟,李相银.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9,30(5):194-196.
被引量:65
4
郭江江,戚巍,王子晨.
我国高校研发投入与创新产出关系的实证研究[J]
.中国高教研究,2014(3):37-41.
被引量:14
5
王章豹,徐枞巍.
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综合评价:原则、指标、模型与方法[J]
.中国科技论坛,2005(2):55-59.
被引量:148
6
王晓红,王雪峰,翟爱梅,冯英浚.
一种基于DEA和多指标综合评价的大学科研绩效评价方法[J]
.中国软科学,2004(8):156-160.
被引量:61
7
王子晨,戚巍,吴丹丹.
我国区域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研究——基于标度无关性指标视角[J]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5(7):38-42.
被引量:3
8
于庆伟,朱健,任秋阳.
基于灰色GM(1,1)模型的高校研发投入强度研究[J]
.价值工程,2013,32(9):232-233.
被引量:1
9
俞立平,张晓东.
基于熵权TOPSIS的地区高校科技竞争力评价研究[J]
.情报杂志,2013,32(11):181-186.
被引量:39
二级参考文献
85
1
王琴.
我国大学评价方法研究[J]
.评价与管理,2008,6(4):57-61.
被引量:4
2
李靖华,李冬琴,吴晓波.
我国高校科技竞争力的提升[J]
.研究与发展管理,2004,16(6):108-114.
被引量:7
3
王茶香,陶媛媛.
AHP法在区域科技创新能力中的应用[J]
.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4(1):28-31.
被引量:4
4
吴晓波,李冬琴,李靖华.
高校科技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之构建[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4,52(2):37-40.
被引量:29
5
钱璐,郑少智.
基于AHP方法的我国保险公司核心竞争力的综合评价[J]
.统计与决策,2005,21(05S):37-38.
被引量:14
6
赵坤,王振维.
大学重点学科核心竞争力的分析与评价研究[J]
.中国高教研究,2005(6):12-16.
被引量:16
7
李健宁.
高等学校学科竞争力预警研究[J]
.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6(3):38-42.
被引量:4
8
万君康,陈安平.
武汉市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分析[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06,28(2):63-66.
被引量:4
9
陈劲,陈钰芬.
企业技术创新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6,27(3):86-91.
被引量:304
10
邱均平,赵蓉英,余以胜,刘胜,朱少强,殷之明,马瑞敏.
中国大学评价报告(2006~2007)——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的理念与实践[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6,23(7):23-36.
被引量:17
共引文献
374
1
连舒婷,陈远宏.
高职院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以福建省5所“双高计划”院校为例[J]
.职业技术教育,2022,43(29):74-79.
2
高擎,何枫,吕泉.
区域环境、科研投入要素与我国重点高校技术转移效率研究[J]
.中国高教研究,2020,0(1):78-82.
被引量:19
3
王璐瑶,曲冠楠,李楠,陈万思,陈劲,孙兰,夏孝瑾,冯超,薛瑞楠.
中国科技管理研究的贡献、演进与展望——《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创刊40年文献计量与知识图谱分析[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20,41(5):3-21.
被引量:4
4
杨登才,刘畅,朱相宇.
中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及影响因素研究[J]
.科技促进发展,2019,15(9):943-955.
被引量:24
5
黄宝中.
高校技术创新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研究[J]
.科技创新导报,2007,4(34).
被引量:3
6
陶岚,陶力士,查道林.
超效率DEA模型在高等学校绩效审计中的应用研究[J]
.理论月刊,2009(6):102-104.
被引量:2
7
党亚茹,赵铨劼.
基于科技创新的航空公司综合能力评价指标体系[J]
.中国民航大学学报,2006,24(z1):119-121.
被引量:1
8
冯英娟,翁娜.
吉林省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与提升对策研究[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12(11):39-41.
被引量:4
9
刘书雷,吕蔚,韩琰.
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要素构成及评价体系研究[J]
.科学学研究,2008,26(S2):467-470.
被引量:24
10
吴靖.
我国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现状及对策[J]
.黑龙江史志,2013(21):294-295.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58
1
方伟,韩伯棠,王栋.
科技人力资源密度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J]
.科研管理,2007,28(z1):132-136.
被引量:14
2
冷志强.
教育成效测量理论的进一步探索[J]
.全球教育展望,1988,19(6):42-46.
被引量:1
3
严昌英,杨树森.
投资教育回报率最高[J]
.理论月刊,1996(3):48-48.
被引量:1
4
朱学义,黄元元.
我国智力资本会计应用初探[J]
.会计研究,2004(8):61-64.
被引量:43
5
王章豹,徐枞巍.
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综合评价:原则、指标、模型与方法[J]
.中国科技论坛,2005(2):55-59.
被引量:148
6
杨晓华,卢永艳.
教育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以吉林省为例[J]
.教育与经济,2005,21(2):45-47.
被引量:18
7
周楠,丁孝智,周文学.
不同层次人才贡献率与企业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研究——以肇庆市某高新技术企业为例[J]
.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4(2):62-65.
被引量:10
8
段永瑞,霍佳震.
基于数据包络分析的高校科研绩效评价[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7,41(7):1074-1077.
被引量:60
9
张艳艳,赵海军.
基于数据包络分析的科技创新绩效评价[J]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8(3):74-76.
被引量:10
10
陈运平,陈林心.
我国中部六省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比较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26(1):38-45.
被引量:36
引证文献
7
1
刘燕,朱学义.
高等院校科技研发人才贡献评测[J]
.人力资源管理评论,2022(2):127-139.
2
王俊松,杜德斌.
中国高校科研投入的创新绩效研究[J]
.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7,5(1):41-49.
被引量:3
3
韩剑尘,王从东.
输入与反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对安徽省属高校科技创新机制建设的促进——以安徽理工大学为切入点[J]
.中国科学基金,2017,31(3):256-261.
4
薛阳,胡丽娜,冯银虎.
基于信息熵和TOPSIS的内蒙古科技创新政策绩效评价[J]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17,39(6):511-515.
被引量:11
5
汪晓梦.
“十二五”期间西南高校科技创新绩效评估与比较[J]
.科学管理研究,2018,36(5):66-69.
被引量:14
6
顾效瑜,朱学义.
基于高校财务绩效视角的科技绩效评价研究[J]
.会计之友,2021(23):112-118.
被引量:3
7
汪晓梦.
我国民族大学科技创新绩效多维度评估研究——基于2010-2017年15所高校的样本分析[J]
.中国高校科技,2022(6):26-30.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32
1
刘燕,朱学义.
高等院校科技研发人才贡献评测[J]
.人力资源管理评论,2022(2):127-139.
2
徐婳,王新庆,潘建波,李战国.
省属高校一流学科投入产出绩效评价研究[J]
.商情,2019,0(34):248-250.
3
纪晓丽,王岩.
浅议本科高校财政投入产出分析[J]
.市场论坛,2017(6):62-63.
4
刘长娥,程彬彬,徐琳君,张琴.
基于文献分析的科技评价方法与应用初探[J]
.农业网络信息,2018,0(5):33-38.
被引量:2
5
刘亭立,傅秋园.
绿色能源产业创新政策的量化评价与优化路径探究[J]
.中国科技论坛,2018(10):82-92.
被引量:26
6
冯银虎,纪祥勋,薛阳.
煤炭业上市公司财务绩效评价研究[J]
.煤炭技术,2018,37(10):393-395.
被引量:1
7
王进富,杨青云,张颖颖.
基于PMC-AE指数模型的军民融合政策量化评价[J]
.情报杂志,2019,38(4):66-73.
被引量:107
8
李磊.
我国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省际评价与比较[J]
.上海教育评估研究,2019,8(6):22-26.
被引量:1
9
李磊.
驻沈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态势分析与评价[J]
.科技广场,2019,0(5):48-58.
被引量:1
10
祝西冰.
托幼公共服务政策量化评价与优化建议——基于PMC指数模型分析[J]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20(3):124-136.
被引量:13
1
高霞,陈凯华,官建成.
标度无关性视角下的我国区域科技创新绩效评价研究[J]
.中国软科学,2012(8):65-74.
被引量:22
2
王咏梅.
初探区域高校图书馆资源的共建共享[J]
.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09,11(2):50-54.
3
高霞,官建成.
基于标度无关性指标的我国科学创新绩效评价[J]
.科研管理,2011,32(6):18-25.
被引量:4
4
金声.
中美区域高校图书馆联盟运行机制对比分析[J]
.全国新书目,2007,0(13):84-86.
被引量:7
5
张运华,曹河.
高校智力资本与高校科技创新绩效:作用机理与实证研究[J]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5(2):82-89.
被引量:5
6
李亚梅.
基于知识服务的区域高校机构知识库建设研究[J]
.河南图书馆学刊,2013,33(9):36-37.
7
李绩才,王晓波.
区域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研究[J]
.科技管理研究,2007,27(7):243-245.
被引量:10
8
王永芳.
区域高校图书馆联盟社会化服务的实践分析[J]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5,27(7):169-172.
被引量:3
9
缪亚军,戚巍,钟琪.
我国区域高校知识沟研究——基于2006—2010年的数据分析[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2,33(8):91-97.
10
张文礼.
一季度苏州生产总值总量位列全省第一[J]
.中国机电工业,2016,0(6):99-99.
管理现代化
2016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