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近代以来对《论语·先进》"侍坐"章"与点"义趣的诠说依然繁富,绝大多数注家均刻意区别曾晳之志与子路、冉有、公西华之志,同时亦留意到了孔子对其余三子之志并无贬意。不过由于没有关联孔子对为政的总体设想,未能分出为政的若干层次——"庶""富之""教之"或"足兵""足食""民信之",最终不能从为政角度把握曾晳之志。事实上,曾晳所志可谓儒家教化、治化的极境,为他所看重的是着重于性灵之培壅的"教之"这一为政之要端。不过,曾晳之志虽可从"庶""富之""教之"的为政线索来理解,它并不局囿于为政。换言之,"教之"既可以为政之大本视之,亦可把握在独立于为政的人生又一重要领域即"境界"之内。在孔子这里,"教之"或"曾晳之志"乃在"为仁""为政"的纽结上。
出处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3期70-74,共5页
Journal of Fuzhou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基金
福建省社科规划项目<"学以致其道"--近代以来〈论语〉注疏辨正>(2012B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