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川北山区马铃薯晚疫病综合治理技术研究与应用推广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通过建立马铃薯晚疫病监测预警系统、建立无菌种留基地、开展费乌瑞它-种都100轮作、费乌瑞它-川麦47轮作、强化栽培措施、种薯脱菌以及药剂防治示范研究,为因地制宜的开展防控提供科学依据。2011-2015年间,在广元市春马铃薯种植过程中推广马铃薯晚疫病综合治理技术8.33×104hm2,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作者
杨悦
刘仕刚
王华
机构地区
广元市植保植检站
出处
《农业与技术》
2016年第12期42-42,44,共2页
Agriculture and Technology
关键词
马铃薯晚疫病
综合治理
研究与应用
分类号
S435.3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7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114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2
1
金光辉,文景芝,丁广洲.
我国马铃薯晚疫病的研究现状和建议[J]
.黑龙江农业科学,2002(6):28-31.
被引量:38
2
谢开云,车兴壁,Christian Ducatillon,Francois Serneels.
比利时马铃薯晚疫病预警系统及其在我国的应用[J]
.中国马铃薯,2001,15(2):67-71.
被引量:78
二级参考文献
17
1
刘晓鹏,谢从华,宋伯符.
湖北恩施地区马铃薯晚疫病病菌生理小种的组成及分布[J]
.马铃薯杂志,1995,9(2):81-82.
被引量:23
2
宋伯符,王军,张志铭,谢从华,王胜武,王仁贵.
我国马铃薯晚疫病研究的进展和建议[J]
.马铃薯杂志,1996,10(3):138-142.
被引量:49
3
宋伯符,谢开云.
CIP的全球晚疫病防治倡仪与我国的参与[J]
.马铃薯杂志,1997(1):51-55.
被引量:57
4
李汝刚,伍宁丰,范云六,宋伯符.
马铃薯抗晚疫病研究进展[J]
.马铃薯杂志,1997,11(4):243-250.
被引量:38
5
灵提多,张振武,倪长春.
马铃薯晚疫病药剂田间防治[J]
.马铃薯杂志,1990,4(2):100-104.
被引量:3
6
李汝刚,伍宁丰,范云六,宋伯符,G.A.A.Vleeshouwers,A.Pereira.
表达Osmotin蛋白的转基因马铃薯对晚疫病的抗性分析[J]
.生物工程学报,1999,15(2):135-140.
被引量:26
7
何卫,张志铭,王毅.
世界马铃薯晚疫病大会简介[J]
.马铃薯杂志,1999,13(3):182-183.
被引量:5
8
朱杰华,张志铭,杨志辉.
马铃薯晚疫病菌(Phytophthora infestans)A2交配型的研究进展[J]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1999,22(4):94-98.
被引量:11
9
袁明山.
浅谈马铃薯晚疫病化学药剂防治的抗药性[J]
.中国马铃薯,1999,13(4):249-250.
被引量:3
10
杨怀文,张志铭,杨秀芬,简恒.
嗜线虫致病杆菌代谢物对马铃薯晚疫病菌的抑制作用[J]
.中国生物防治,2000,16(3):111-113.
被引量:42
共引文献
114
1
王明红,马占鸿,金晓华,刘芊,孙少炯.
北京市农作物病虫害远程预警信息系统构建[J]
.植物病理学报,2005,35(S1):67-70.
被引量:12
2
胡尊艳,夏平,李志新,高焕勇,于敏,孙继英,汝甲荣.
6种药剂防治马铃薯晚疫病药效试验[J]
.中国马铃薯,2010,24(2):106-108.
被引量:19
3
胡同乐,曹克强.
马铃薯晚疫病预警技术发展历史与现状[J]
.中国马铃薯,2010,24(2):114-119.
被引量:15
4
李定莉,刘祥贵,车兴壁,周天云,赵雨佳,蒋祖跃,舒进康,刘晓菱,王美芝.
马铃薯晚疫病预警系统在巫溪县马铃薯生产中的应用[J]
.南方农业,2013,7(S1):93-96.
被引量:5
5
张寿明,李灿辉,何慧龙,刘文文.
神经网络在马铃薯晚疫病长期预报中的应用研究[J]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理工版),2004,29(4):139-142.
被引量:8
6
孙茂林,李树莲,赵永昌,李成云,R.J.Hijmans.
马铃薯晚疫病预测模型与预警技术研究进展[J]
.植物保护,2004,30(5):15-19.
被引量:26
7
袁军海.
我国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与防治[J]
.南京农专学报,2003,19(2):46-50.
被引量:8
8
王利亚,孙茂林,杨艳丽,马永翠,钱彩霞,董禄凤,和卫泽.
云南马铃薯晚疫病区域性流行学的研究[J]
.西南农业学报,2005,18(2):157-162.
被引量:32
9
程智慧,邢宇俊.
利用马铃薯晚疫病菌粗毒素离体筛选马铃薯抗晚疫病无性系[J]
.西北植物学报,2005,25(12):2402-2407.
被引量:16
10
邢宇俊,程智慧.
培养条件对马铃薯晚疫病菌粗毒素产生的影响[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4(3):89-92.
被引量:7
1
彭加国.
水稻旱育抛栽技术[J]
.农家致富顾问,2015,0(18):70-71.
2
刘逢春,彭加国,陈慧欢.
川北山区夏播花生膜侧栽培技术[J]
.农家致富顾问,2015,0(12):17-18.
3
樊红柱,张建辉,王勇,蒋松.
川北山区坡耕地侵蚀耕作对土壤团聚体碳的影响[J]
.农业机械学报,2015,46(11):157-164.
被引量:14
4
牟文平,罗仁革,方军,徐志勇.
川北山区马铃薯开花与产量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2014,30(24):270-276.
被引量:2
5
罗小蓉.
苍溪县水旱免耕连作技术及其推广[J]
.四川农业科技,2009(7).
6
罗毅,伍洪昭.
早玉米抗旱避灾及猕猴桃园套种高产栽培技术[J]
.四川农业科技,2012(9):16-17.
7
樊红柱,张建辉,张冀,王勇,顾会战,尹振华.
川北山区坡耕地土壤活性有机碳对土壤侵蚀的响应[J]
.水土保持学报,2015,29(4):57-60.
被引量:2
8
刘健,赵怀亮,张守驹,苟学实,贾军.
广元市玉米间种竹荪栽培模式应用效果及发展措施[J]
.四川农业科技,2009(1):44-45.
被引量:3
9
潘洪权.
科学规范化改制 抗旱避灾促增收[J]
.四川农业科技,2008(7):26-26.
农业与技术
2016年 第1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