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一百年前在美国,留学生胡适、梅光迪面对勃兴的一种文学"新潮流",表现出了顺势接受与逆反抗拒的两种态势。当这股"新潮流"被胡适导入中国,与正在高涨的新文化运动交融后,出现了北京大学"新青年—新潮派"积极响应,与东南大学"学衡派"消极抵抗的两大势力的对决,进而形成实验主义与人文主义的精神路径,激烈、改革与稳健、保守的两大"学统"及"学分南北"的局面。胡适、陈独秀、钱玄同等在北京大学"拉帮",梅光迪、吴宓、胡先骕等在东南大学"结派"。前者"好标榜",借助"宣传与广告",对"新潮流"推波助澜,影响广大青年;后者情绪上有意"逆反","反现在潮流",呈现戏剧化的表演性,得到多数老一代学者的同情和支持。章士钊则主张调和新旧,遭到胡适的批评。在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大方向上,研究问题、输入学理、整理国故、再造文明的"新青年—新潮派"与融化新知、昌明国粹的"学衡派"是一致的。
出处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2-42,共11页
Journal of Sun Yat-sen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激进与保守:民国大学两大学术传统的形成研究"(12BZW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