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香港地铁站点地下公共空间组织模式 被引量:7

Hong Kong Subway Station Underground Public Space Organization Pattern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随着我国城市发展深度的不断推进,土地资源短缺的问题日益加剧,开发城市地下空间已经成为扩展城市空间的一个重要手段。而轨道交通建设的全面开展,为开发城市地下空间提供了良好的契机。香港作为亚洲地区土地资源稀缺的典型区域,其依托发达的地下轨道交通系统,在地铁站点周边开发了大量地下空间,这些地下空间的组织与利用方式值得我国其他地区学习借鉴。文章以香港地铁站点地下公共空间为研究对象,梳理其建设规模、功能构成及空间布局特征,在此基础上提炼出单功能星状、单功能树状、多功能树状和多功能网状四类空间组织模式,并结合外部环境特征探析各类模式的适用范围,以期为我国大中城市地铁站点地下公共空间规划建设提供参考和依据。 Underground space has become a major means of city space expansion as land resource is getting scarce. Rail transit construction is a good opportunity to develop underground space of a city. As a typical case with land shortage, Hong Kong develops a great deal of underground space along the metro line, and it sets a good example of underground space exploitation. The paper studies the scale, function, layout of HongKong underground space, concludes its four spatial patterns: single function asteriform, single function tree form, multi-function tree form, and multi-function network, and discusses their application.
作者 蒋巧璐 刘堃
出处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98-104,共7页 Planners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51508126)
关键词 地铁站点 地下公共空间 空间组织模式 香港 Subway station, Underground public space, Spatial organization pattern, Hong Kong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4

二级参考文献16

共引文献22

同被引文献42

引证文献7

二级引证文献12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