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对中国社会主义话语体系早期传播的贡献 被引量:1

On the Contributions of Marxist Intellectuals to the Early Spread of Socialist Discourse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话语体系建构对社会实践和社会关系有着深刻的影响力,是思想史研究的重要领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在马克思主义话语符号确立、学术研究、关切现实和深入传播中初步建构了中国社会主义话语体系,对中国社会现实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力,成为中国社会主义话语体系的基础。社会主义话语体系早期建构历程尽显话语的对话性、历史性和实践性,抓住了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建构的词汇、知识、实践、受众等要素,对新时期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建构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Discourse construction imposes phenomenal influence on social practices and relations, which is a significant field for researches on intellectual history. Chinese Marxist intellectuals in New Democratic Revolution period helped primarily to construct discourse system for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 discourse symbols establishment,academic researches, realistic concerns and deeper spread. Thus, they posed a profound influence on Chinese society and became the basis for the socialist discourse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The construction of a socialist discourse at early stage is featured by dialogue, historic significance and practice. It is of crucial illuminating significance for strengthening the socialist discourse construction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 the new age to command components as vocabulary, knowledge, practice and audience in the Marxist discourse construction.
出处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61-66,92,共6页 Studies on Mao Zedong and Deng Xiaoping Theories
基金 马启民主持的课题“20世纪三四十年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对学术思潮的引领作用研究”[13BKS017]的阶段性成果 刘小红主持的2014年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新民主主义时期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2014A03]的阶段性成果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9

  • 1米歇尔·福柯著 谢强 马月译.知识考古学[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出版社,2003,3..
  • 2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淡会上的阱话[N].新华每日电讯.2016-05-19.
  • 3[德]李博.汉语中的马克思主义术语的起源与作用:从词汇-概念角度看日本和中国对马克思主义的接受[M],赵倩、王草、葛平竹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 4[美]德里克.革命与历史:中国马克思主义历史学的起源1919--1937[M].翁贺凯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
  • 5雷蒙德.怀利,林育川.毛泽东、陈伯达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1936—1938)[J].现代哲学,2006(6):53-61. 被引量:32
  • 6戴季陶.行易知难[J].新生命,1928,(1).
  • 7钱巾文主编.巴赫金全集(第4卷)[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
  • 8鲁迅全集(第4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 9王伟光.建设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12-20.

二级参考文献22

  • 1陈伯达.腐败哲学的没落[J].读书生活,1936,4(1、2).
  • 2陈伯达.思想的反省[N].解放日报,1942年8月28日,第4版.
  • 3陈伯达.新哲学者的自己批判和关于新启蒙运动的建议.读书生活(上海:读书生活社),1936,4(9).
  • 4陈伯达.文化上的大联合与新启蒙运动的历史特点[A] (1937年夏天).夏征农主编.学习批评[C].1937年春季号.
  • 5陈伯达.在文化阵线上[M].香港:生活书店,1939.
  • 6陈伯达.再论新启蒙运动——思想的自由与自由的思想[J].知识月刊,1937,1(1).
  • 7竹内实编.毛泽东集[M] 第6卷.东京:北望社,1970.
  • 8毛泽东著.毛泽东论文集[M].上海:大众出版社,1937.
  • 9陈伯达.我们关于目前文化运动的意见[A].在文化阵线上[M].香港:生活书店,1939
  • 10施拉姆.毛泽东的政治思想[M].修订本.Harmondsworth:企鹅图书,1969.

共引文献66

二级引证文献4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