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徐悲鸿与林风眠对中国画改良之比较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在20世纪前半期,徐悲鸿与林风眠对我国现代美术历史的发展有着极大意义。由于徐悲鸿先生与林风眠先生的艺术观念与艺术探索都大相径庭,因此其中国画的艺术创造道路也截然不同,对中国画的改良也有很大区别。徐悲鸿先生将西方的写实造型与中国画结合,改变其因循守旧之风,开辟了中国画写实主义表现路线;林风眠先生则将西方现代派中表现主义的色彩与构成元素利用起来,大力改革了中国画的表现形式。通过比较两者对中国画的改良,以期为当下中国画的发展带来启示。
作者
金婧婧
机构地区
温州市文化馆
出处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中)》
2016年第6期54-55,共2页
Fine Arts
关键词
徐悲鸿
林风眠
中国画
改良
比较
分类号
J212 [艺术—美术]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8
参考文献
8
共引文献
32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8
1
王琥钧.
徐悲鸿与林风眠对中国画改良之比较[J]
.文艺争鸣,2010(9X):93-95.
被引量:1
2
陈池瑜.
林风眠、张仃与吴冠中水墨画创作的现代性之路[J]
.美术,2011(2):96-101.
被引量:6
3
顾平.
20世纪中国文化特征与中国画观念的不同选择[J]
.艺术探索,2005,19(3):12-19.
被引量:2
4
谢涛.
时代的选择——林风眠与徐悲鸿艺术思想比较[J]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03,17(1):81-86.
被引量:1
5
陈池瑜.
中国画的改良思潮与现代进程[J]
.美术观察,2002(5):56-58.
被引量:12
6
郭勇健.
未完成的中国画改良[J]
.艺苑,2016(2):6-16.
被引量:3
7
李菲.
20世纪初期徐悲鸿、林风眠、刘海粟等人对油画民族化的探索[J]
.安阳工学院学报,2012,11(1):84-86.
被引量:10
8
陈健.
简析20世纪中西绘画艺术融合的三种方式——以张大千、徐悲鸿、林风眠的绘画风格为例[J]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2015(4):45-49.
被引量:5
二级参考文献
18
1
刘巨德.
黑白虹——张仃装饰绘画本源探寻[J]
.装饰,2005(4):17-19.
被引量:3
2
费毓龄.情感、个性和主观表现说--刘海粟绘画美学思想探微[M]//干树海.刘海粟研究.上海:上海画报出版社.2000:120.
3
王邦雄.刘海粟画学片论[M]//干树海.刘海粟研究.上海:上海画报出版社,2000:163.
4
杜夫海纳 韩树站译.审美经验现象学[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6..
5
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102.
6
王震.徐悲鸿论艺[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10.
7
叶子.张大干画诀要论[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3.
8
黑格尔,G.W.法哲学原理[M].范扬,张企泰,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164-174.
9
傅雷.傅雷文集·傅雷致友人书[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13.
10
傅雷.傅雷文集·傅雷论艺术[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13.
共引文献
32
1
宋文翔.
地域民族化是拓展中国画现代性的本土方式[J]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3,19(12):47-50.
2
张建伟.
管窥20世纪上半叶中国画的现代转型[J]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中),2009,0(11):44-46.
被引量:1
3
刘育发.
画院教育对高职院校中国画教育的启示研究[J]
.咸宁学院学报,2008,28(1):139-140.
4
王乾榕.
浅谈当下中国画教育[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1):70-71.
被引量:1
5
郭燕冰.
吴子复早期油画实践——历史情境下吴子复之身份裂变[J]
.荣宝斋(当代艺术版),2011(2):30-47.
6
张晓微.
浅谈当代高等院校的美术教育现状[J]
.大众文艺(学术版),2012(7):277-278.
7
路露.
文以载道 画以承道——新国画艺术的笔墨意象之途[J]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3,32(1):121-123.
被引量:1
8
朱晶.
试论中国画的艺术特征[J]
.美术教育研究,2013(8):10-10.
9
李昌龙.
刘海粟油画艺术贡献概论[J]
.兰台世界(上旬),2013(8):49-50.
10
谢秋莎.
刘海粟绘画思想解读[J]
.大舞台,2014(2):26-27.
1
王琥钧.
徐悲鸿与林风眠对中国画改良之比较[J]
.文艺争鸣,2010(9X):93-95.
被引量:1
2
冯民生.
殊途同归的艺术追求——论徐悲鸿与林风眠艺术主张与审美趋向的异同及其意义[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42(1):153-159.
被引量:3
3
曾佳.
当“写实主义”遭遇“表现主义”——徐悲鸿与林风眠艺术之比较[J]
.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3):43-46.
4
“写生与当代”首届学院中国画学术邀请展——二00九·人物[J]
.荣宝斋,2009(4):221-221.
5
张俊东.
“书画同源”对当代中国画创作的启示[J]
.中国书画,2011(3):90-95.
6
程明震.
徐悲鸿与林风眠艺术观念的歧异[J]
.艺术百家,2012,28(5):216-218.
7
程明震.
略论徐悲鸿与林风眠比较研究的理论价值与意义[J]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11(2):8-10.
被引量:2
8
方细玲.
论平面设计中个性化的表现[J]
.质量与市场,2005(9):43-44.
9
文牧江.
基于传统民间视觉文化的现代艺术设计探析[J]
.艺术工作,2016(1):112-113.
被引量:1
10
陈丹青.
记吴冠中先生[J]
.新校园(阅读版),2017,0(2):79-82.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中)
2016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