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作为世界教育发展的一种共识,高等教育国际化在民国时期已经初露端倪。20世纪30年代,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稳步发展,国外大学开始与中国大学或其他研究机构交换研究生。1935年,清华大学与德国远东协会和学术交流中心签署了研究生交换协议,并制定了研究生交换简章。从1935年到1937年,中德双方至少成功地进行了两次研究生交换,总计互派了14名学生。交换过程总体上比较顺利,但有一些小的变数和波折。清华大学与德国大学的研究生交换,虽然规模小、时间短,但它开辟了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新途径,推动了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深入发展。
出处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234-242,共9页
Social Science Front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4BFX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