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存在主义者试图通过使"自在之在"走向"自为之在","自我理解"化为"公共商讨",避免诠释的纯粹主观性和任意性并努力发现一种客观的意义。然而,吊诡的是,其借助生命体验而进行的"思想构境"或"语言塑造",实际上却依然停留在思想的范围内,不过是诠释者自我意识内在构造之物,是人的主观心灵内在赋予的东西,非但不能回到事情本身,反而使存在的真义处于遮蔽状态。与之相反,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诠释学强调实践性的阐释定向,把各种主客观意图在实践基础上内在融通起来生成一种实践意图,以能否诠释及如何诠释到社会生活内在本源处作为衡量诠释正当性的真正标杆,从而对当代诠释学的实践性本质做出了科学解答,并从根本意义上克服了存在主义解释学的"强制诠释"或过度诠释引发的各种误解和曲解。
出处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4期76-80,共5页
Journal of Henan Institute of Education(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基金
2016年河南省人文社科开放性研究中心资助课题"马克思实践诠释学的阐释定向及其存在论意义"(XY:2016-H-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