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鲁西西:信仰的辉映与世俗诗意的超越——新世纪诗歌伦理状况考察之三 被引量:1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宗教意识和情感的渗透,使得鲁西西的诗整体上充满宁静、慈祥和满心的喜悦,并愈发显得单纯、洁净。她以朴素为生命的本色和原色,并以之作为其诗歌的最高信仰。鲁西西诗歌写作的伦理价值,在一个信仰淡薄的时代,为人所关注。这既源于她所接受的宗教信仰,也是为了在诗歌写作中摒弃世俗诗意在繁文缛节中对生命的本真存在的遮蔽,转换视角重新审视人与世界,让诗在信仰的辉映下散发柔和的光辉。这里的信仰既指宽泛意义上的人的精神寄托,也指对待写作如同对待宗教般的崇高感和神圣感。在新世纪诗歌中,后一类诗人日渐稀少。
作者 魏天无
出处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97-100,共4页 Contemporary Literary Criticism
基金 2016年华中师范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重大培育项目"20世纪中国现代诗歌的传播与接受研究"阶段性成果 项目编号:CCNU16Z02005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9

  • 1[德]海德格尔:《艺术作品的起源》,《海德格尔诗学文集》,成穷、余虹、作虹译,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28页.
  • 2魏天无.口语、个人与传统:近年中国诗歌现象述评[J].江汉论坛,2008(7):89-92. 被引量:2
  • 3李之平:《上帝走了,神迹留下--诗人鲁西西漫笔》.2006年6月16日18:01:59在“或者诗歌”网站发表,http://blog.sina.com.cn/sltblog_49e97d9e010004j5,html.
  • 4沈木谨,鲁西西.诗歌中的女性意识——鲁西西访谈[J].滇池,2006,0(2):22-24. 被引量:3
  • 5鲁西西:《几近生命的终结》,《生命与信仰》2003年第4期.
  • 6梁艳萍.生命、自由VS拯救期待——鲁西西诗歌批评[J].长江文艺,2001,0(11):67-70. 被引量:1
  • 7周伟驰:《当代中国基督教诗歌及其思想史脉络》,《新诗评论》2009年第2辑.
  • 8[德]海德格尔:《追忆诗人》,《海德格尔诗学文集》.成穷、余虹、作虹译,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242页.
  • 9[德]海德格尔:《赫尔贝--家之友》,《海德格尔诗学文集》,成穷、余虹、作虹译,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251页,第256页.

二级参考文献4

  • 1[美]M·H·艾布托姆斯.《镜与灯—浪漫主义义论及批评传统》,郦稚牛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22页.
  • 2[瑞士]沃尔夫冈·凯塞尔.《语言的艺术作品》,陈铨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年版,第6页.
  • 3[英]T·S·艾略特.《诗歌的音乐性》,《艾略特诗学义集》,王恩衷泽,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9年版,第180页.
  • 4[德]黑格尔.《美学》第3卷下册,朱圯潜译,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第67页.

共引文献3

同被引文献35

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