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戴望舒诗歌接受及形象演变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戴望舒诗歌的阅读接受大体经历了从流派定位到政治定性再到诗艺整合、从诗学评价到政治评判再回到诗学评价的变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戴望舒诗歌形象被不断重塑:从中国象征派、现代派诗歌代表到"资产阶级诗歌"样本再到新诗艺术整合界碑。这一演变折射出新诗品格价值生成与新诗传播、阅读、阐释、接受的呼应与互动关系。
作者 张文民
出处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01-104,共4页 Contemporary Literary Criticism
基金 2009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新诗(1917-1949)接受史研究"阶段性成果 项目编号:09BZW052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23

  • 1[加]斯蒂文·托托西.《文学研究的合法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43页.
  • 2《一条出路》(保尔书评)《编辑的话》,《新文艺》第1卷第2号,1929年10月.
  • 3《林蕴清先生来函》、朱湘关于《上元灯》、《我的记忆》的通信,《新文艺》第1卷第3号,1929年11月.
  • 4朱自清.《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导言》,上海良友图书公司,1935年
  • 5臧克家.《论新诗》,《文学》第3卷第1号,1934年7月1日.
  • 6蒲风:《论戴望舒的诗》,《东方文艺》1936年3月25日创刊号.
  • 7戴望舒:《谈国防诗歌》,《新中华杂志》1937年4月10日第5卷第7期.
  • 8胡乔木.《悼望舒》,1950年3月1日《人民日报》.
  • 9卞之琳:《悼望舒》,《人民日报》1950年3月5日.
  • 10臧克家.《“五四”以来新诗发展的一个轮廓》,见《中国新诗选(代序)》,中国青年出版社.1956年出版.

共引文献33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