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网络政治谣言 止于透明,止于智者
被引量: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网络政治谣言覆盖面广,传播速度快,有着不容低估的社会破坏力。谣言止于公开,止于透明,止于智者。应该让相当数量的公众通过网络与新媒体平台进行更多公共事务的讨论,以更加有序和理性的方式参与政治生活,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
作者
刘京林
倪桓
机构地区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
出处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6期61-63,共3页
People's Tribune
基金
北京高等学校"青年英才计划"项目<社会网络传播的社会心理机制研究>(项目编号:YETP0617)的阶段性成果
关键词
网络政治谣言
传播特征
非理性
分类号
D669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2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124
同被引文献
23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14
参考文献
4
1
[美]奥尔波特(G.W.Allport)著,,刘水平等译.《谣言心理学》,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3年.
2
郭小安.
网络谣言的传播及治理[J]
.理论探索,2014(6):53-57.
被引量:15
3
杨立青.
新媒体时代的网络谣言传播与控制探析——由桑斯坦《谣言》展开的分析[J]
.新闻记者,2014(11):80-85.
被引量:11
4
张雷.
论网络政治谣言及其社会控制[J]
.政治学研究,2007(2):52-59.
被引量:102
二级参考文献
32
1
巢乃鹏,黄娴.
网络传播中的“谣言”现象研究[J]
.情报理论与实践,2004,27(6):586-589.
被引量:145
2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http://www.cnnic.net.cn,,2005年7月..
3
保罗·莱文森.《数字麦克卢汉--信息化新纪元指南》,何道宽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第286页.
4
奥尔波特等著,刘水平等译.《谣言心理学》,辽宁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17、25页.
5
[美]奥尔波特.谣言心理学[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3:121—124.
6
黄爱萍.《网络谣言的传播特点与传播形态初探》.紫金网2003年1月1日.
7
闵大洪:《从网络谣言到网络假新闻》,(http://www.cass.net.cn/file/200306197077.html)
8
保罗.莱文森:《数字麦克卢汉--信息化新纪元指南》,第180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
9
约翰.布洛克曼:《未来英雄--33位网络时代精英预言未来文明的物质》,第108页,海南出版社,1998年版
10
埃瑟·戴森:《2.0版.数字化时代的生活设计》,第196-197页,海南出版社,1998年版
共引文献
124
1
黄毅峰.
突发公共危机事件中的谣言治理[J]
.行政与法,2021(9):53-59.
被引量:2
2
岳耀垒.
刻板印象视角下网络政治谣言的控制研究[J]
.吉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27(5):63-66.
被引量:1
3
苏二萍,田耀.
浅谈美国在网络传媒领域的管控[J]
.传播与版权,2014(2):158-159.
4
罗敏,张平.
政治谣言的心理成因及对策[J]
.法制与社会,2008(25):200-201.
被引量:7
5
殷玉平.
公共事件中的谣言传播及其应对[J]
.江南社会学院学报,2008,10(4):47-51.
被引量:6
6
张晓虹.
网络政治参与的变迁:构建良好行政生态新机制[J]
.今日科苑,2009(5):93-93.
被引量:1
7
张盈,杨锦,孙瀛,张艳伟.
论网络政治谣言及其成因[J]
.沈阳大学学报,2010,22(1):32-34.
被引量:10
8
陈强,方付建,徐晓林.
网络谣言扩散动力及消解——以地震谣言为例[J]
.图书情报工作,2010,54(22):29-33.
被引量:34
9
王国华,方付建,陈强.
网络谣言传导:过程、动因与根源——以地震谣言为例[J]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2):112-116.
被引量:85
10
刘邦凡,刘莹,刘乃郗.
浅析政治谣言在西方政党竞争中的运用[J]
.学习论坛,2011,27(6):49-51.
被引量:7
同被引文献
23
1
张雷.
论网络政治谣言及其社会控制[J]
.政治学研究,2007(2):52-59.
被引量:102
2
蒋永福,李集.
信息运动十大规律[J]
.情报资料工作,1998,19(5):18-21.
被引量:21
3
虞崇胜,李舒婷.
政治安全视野下的反腐倡廉制度建设[J]
.理论探讨,2012(2):11-14.
被引量:14
4
余潇枫.
非传统安全治理能力建设的一种新思路——“检验检疫”的复合型安全职能分析[J]
.学术前沿,2014(9):80-89.
被引量:15
5
谢建平.
和谐党群关系视域下的网络政治谣言治理[J]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4(12):20-27.
被引量:5
6
童文胜,王建成,曾润喜.
基于政治传播学视角的网络政治谣言生成机制及控制策略研究[J]
.电子政务,2015(1):24-33.
被引量:10
7
蒋明敏.
自媒体时代网络舆论风险的特点、成因及其治理[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36(3):173-177.
被引量:40
8
李昊青.
基于信息异化理论的网络衍生舆情演化规律及对策研究——以网络谣言治理为例[J]
.现代情报,2015,35(5):4-8.
被引量:39
9
施爱东.
谣言的发生机制及其强度公式[J]
.民族艺术,2015(3):107-112.
被引量:6
10
钟智锦.
社交媒体中的公益众筹:微公益的筹款能力和信息透明研究[J]
.新闻与传播研究,2015,22(8):68-83.
被引量:59
引证文献
3
1
李昊青.
面向政治安全的网络谣言生态治理研究[J]
.现代情报,2018,38(10):43-50.
被引量:14
2
周慧玲.
新闻生产的“可视化”:透明性理念在中国的实践[J]
.传媒,2018(24):93-96.
3
梁修明,党威.
全媒体视域下网络谣言的治理路径[J]
.中国地市报人,2023(9):67-68.
二级引证文献
14
1
刘国权.
网络文化生态危机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J]
.边疆经济与文化,2020(10):95-99.
被引量:2
2
李昊青,洪礼博.
面向政治安全的网络谣言风险分析与防范策略研究[J]
.现代情报,2019,39(5):156-165.
被引量:8
3
刘远亮.
网络政治安全治理的网络技术之维[J]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1(4):3-13.
被引量:17
4
王筱,李昊青,张秋波.
新媒体环境下新疆涉恐信息演化规律及应对策略研究[J]
.武警学院学报,2020,36(2):78-83.
被引量:2
5
余书云,李昊青,刘颖璇.
新媒体环境下涉恐信息媒介风险识别与防控对策研究[J]
.武警学院学报,2020,36(6):66-71.
被引量:2
6
杜宇飞,李顺纳.
我国涉政网络舆情研究文献计量与可视化分析(2004-2018)[J]
.武警学院学报,2021,37(2):66-72.
被引量:1
7
王丹,张海涛,李佳玮.
微博舆情全景生态:内涵、要素关联及概念模型[J]
.情报科学,2021,39(1):21-27.
被引量:3
8
赵雪芹,李天娥,董乐颖.
网络生态治理政策分析与对策研究——基于政策工具的视角[J]
.情报理论与实践,2021,44(4):23-29.
被引量:13
9
刘远亮,虞崇胜.
“双轮驱动”:推进网络政治安全能力建设的新路径[J]
.中州学刊,2021(6):14-20.
被引量:1
10
杨洋洋,谢雪梅.
网络谣言风险测度与治理路径研究[J]
.情报科学,2021,39(9):170-177.
被引量:9
1
岳耀垒.
刻板印象视角下网络政治谣言的控制研究[J]
.吉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27(5):63-66.
被引量:1
2
张雷.
论网络政治谣言及其社会控制[J]
.政治学研究,2007(2):52-59.
被引量:102
3
李兴民.
网络环境下我国西部群体性事件的走向及传播特征[J]
.新西部(下旬·理论),2012(8):41-42.
被引量:1
4
谢新洲,陈春彦.
网络政治谣言消解策略[J]
.人民论坛,2015(23):57-59.
被引量:11
5
巢乃鹏.
网络政治谣言扰乱主流政治文化[J]
.人民论坛,2016(13):22-23.
被引量:4
6
张盈,杨锦,孙瀛,张艳伟.
论网络政治谣言及其成因[J]
.沈阳大学学报,2010,22(1):32-34.
被引量:10
7
詹国辉,周率,刘邦凡.
网络政治谣言的治理困境、成因与路径选择[J]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14,16(5):64-67.
被引量:6
8
付马.
浅析网络政治谣言的传播与控制策略[J]
.学理论,2014(21):11-12.
被引量:3
9
刘邦凡,王磊,李汉卿.
信息爆炸条件下的政治控制[J]
.新闻爱好者(下半月),2009(10):4-5.
被引量:3
10
邱源子.
突发事件中政务微博的传播特征——以“6·7厦门公交爆炸案”为例[J]
.新闻与写作,2014(9):97-99.
人民论坛
2016年 第1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