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先秦礼法之争新诠——以情景中的儒家学说演化为线索 被引量:6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以儒家学理演变为线索,在战国子学互动的情景下进行观察,可对先秦礼法之争作出新理解。按此,礼法之争乃是战国儒家应对黄老"道法"理论强势兴起而产生的理论变化的表征,或日儒家与道法学话语主导权之争。孔子变宗周"德礼"为"仁礼"之际,老子之"法象"论与墨子之"法治"说奠定了战国黄老家道法学的基础。早期儒生错失了道法理论初创和勃兴,到战国中期黄老之学倾盈天下时,不重"法"的儒学已被边缘化了。第四代以后的儒者被迫做出应对,表现为孟子式的被动介入、《大戴礼·盛德》的主动参与和《周礼》式的超越整合。最终,具有礼法合流色彩的荀子以最大化妥协的态度融会道法学,提供了以礼统法的新模式。经历韩非的过激尝试,荀子模式最终在董仲舒那里获得了落实,至此先秦礼法之争方告终结。
作者 李平
机构地区 清华大学法学院
出处 《清华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79-196,共18页 Tsinghua University Law Journal
关键词 儒家 黄老 先秦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41

  • 1李晓明.先秦礼法之争及其法哲学解析[J].当代法学,2001,15(9):66-69. 被引量:1
  • 2屈振辉.“中国传统礼制对现代中国法治的启示——‘礼’的法伦理学视角解读”,载李建华主编.《当代中国伦理文化构建:首届(中国青年伦理学论坛)文集》,中南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145页.
  • 3复旦大学中国哲学史教研室编.《中国哲学史教学参考资料》,复旦大学中国哲学史教研室1986年版,第5页.
  • 4杨立新.“论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的依法治国思想”,李永璞主编.《中外近现代文化研究:2004年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学会〈全国中外近现代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国社会出版社2004年版,第230页.
  • 5何新.《何新考古新论:圣与雄》,金城出版社2004年版,第12页.
  • 6李平.《先秦“法学”研究》,清华大学博士后出站报告2014年11月.
  • 7王国维.“殷周制度论”,载《观堂集林》(上册),中华书局1959年版,页451、452.
  • 8连劭名.殷墟卜辞中的礼[J].文物春秋,2011(2):8-10. 被引量:2
  • 9郑开.《德礼之间:前诸子时期的思想史》,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年版,第75页.
  • 10徐复观.《中国人性论史(先秦编)》,上海三联书店2001年版,第40页.

二级参考文献201

共引文献83

同被引文献45

引证文献6

二级引证文献1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