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新生儿侵袭性真菌感染72例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4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目的探讨新生儿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诊断为侵袭性真菌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从发病季节来看,春季(3-5月)10例(13.89%),夏季(6-8月)21例(29.17%),秋季(9-11月)5例(6.94%),冬季(12-2月)36例(50.00%),可见该疾病在冬季和夏季是发病高峰季节。临床表现为出现喂养不耐受39例,不明原因的呼吸暂停42例,消化道出血(呕吐物为咖啡色或大便隐血阳性)31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3例,感染性休克3例,惊厥及全身水肿各2例。68例患者血清1,3-β-D葡聚糖明显升高;72例患儿中有60例出现血小板计数降低,45例患儿血清C-反应蛋白(CRP)明显升高,53例出现凝血功能的异常,其中3例患儿并发DIC。14例患儿脑脊液异常。72例患儿均为念珠菌感染,其中单一念珠菌感染63例,混合感染9例,经体外药敏试验证实均对氟康唑、两性霉素、伊曲康唑和5-氟胞嘧啶敏感。主要的真菌感染危险因素包括经外周深静脉置管(PICC)或中心静脉置管、应用光谱抗生素、机械通气、糖皮质激素及质子泵抑制剂的应用。确诊后66例患儿给予氟康唑,治疗效果不佳时改为两性霉素B脂质体,单用氟康唑者58例,3例患儿予5-氟胞嘧啶+氟康唑治疗,3例患儿给予卡泊芬净+氟康唑治疗。治疗后62例患儿血培养转阴并获得痊愈出院;10例血培养未转阴的患儿中6例中途放弃治疗,4例治疗期间抢救无效死亡。结论新生儿侵袭性真菌感染好发于极低出生体质量小儿,其中以念珠菌属感染为主,氟康唑或两性霉素B是主要的治疗药物,且其治疗转归与患儿本身的免疫状态密切相关。
作者 孙跃女
出处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年第16期101-102,共2页 Chinese Journal of Modern Drug Application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4

二级参考文献35

共引文献57

同被引文献50

引证文献4

二级引证文献4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