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以民权视角分析我国各民族大学生的国家认同机制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中国是一个民族构成上较为复杂的国家,国家认同机制建设也是建立在不同民族的基础上。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其国家认同状况会影响到社会发展主体积极融入社会建设的态度和行为。要使各民族的大学生产生国家认同,首要就是保障大学生的自主权利。因此,加强各个地区之间的沟通交流,通过公共信息交流平台增强彼此感情,缩短地区距离,构建统一的国家认同机制,这是新时期维护国家稳定发展,实现国家战略发展目标的重要举措。
作者 陈夏芸
出处 《海峡科学》 2016年第6期135-137,共3页 Straits Science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6

二级参考文献36

  • 1J·希利斯·米勒,国荣.全球化时代文学研究还会继续存在吗?[J].文学评论,2001(1):131-139. 被引量:517
  • 2周平.中国族际政治整合模式研究[J].政治学研究,2005(2):56-60. 被引量:50
  • 3张庆林,史慧颖,范丰慧,张劲梅.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民族认同内隐维度的调查[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3(1):67-70. 被引量:30
  • 4曼纽尔·卡斯特.网络社会的崛起[M].夏铸九,王志弘,等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 5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1077364.htm.
  • 6姜国峰.构建大学生"三生教育"工作体系的路径选择.云南省教育学会论文集,2010(10):221-221.
  • 7安德鲁·查德威克.互联网政治学:国家、公民与新传播技术[M].华夏出版社,2010.
  • 8尹韵公,刘瑞生.新媒体发展的全球视野与中国特色:2009年中国新媒体发展态势与前沿问题[M]//尹的公.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10).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 9爱德华·赫尔曼,罗伯特·麦克切斯尼.全球媒体--全球资本主义的新传教士[M].甄春亮译.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1.
  • 10ErikQualman.颠覆:社会化媒体改变世界[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

共引文献17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