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中国古代宫怨诗传播符号的文化认同 被引量:1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中国古代宫怨诗传播符号大致分为人物符号与非人物符号两大类。宫怨诗作者将其要表达的内容与特定符号进行置换,宫怨诗读者则借助特定的社会历史环境与约定俗成,正确地将某种关联还原出来。异质文化语境中,中国古代宫怨诗传播符号体现出共享性特征;同质文化语境中,则体现出差异性特征。宫怨诗借助特定的传播符号,向世人传递以男权、皇权为核心的男尊女卑和君尊臣卑观念,以及温柔敦厚的文学批评传统,这些正是中国古代宫怨诗作者与读者共同的文化归宿和价值观选择。
作者 张宁宁
出处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206-211,共6页 Southeast Academic Research
基金 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中国古代宫怨诗传播符号的文化认同"(项目编号:JAS160474)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8

  • 1东汉·班固.《汉书》,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3949页.
  • 2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312页.
  • 3清·彭定球等.《全唐诗》,中华书局1999年版,第9010、1511、1299、2838、1031、1445、8768、897、8713页.
  • 4东汉·郑玄.《礼记》,中华书局1991年版,第12页.
  • 5清·陈奂.《诗毛氏传疏》,台湾学生书局出版社1974年版,第379页.
  • 6[美]L·A·怀特.《文化的科学--人类与文明研究》,沈原等译,黄世积校,山东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2页.
  • 7元·方回.《赢奎律髓汇评》,李麇甲集评校点,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第1340、1340页.
  • 8陈文斌.主体,自我,身份——关于符号自我的考察[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49(1):89-94. 被引量:3

二级参考文献14

共引文献3

同被引文献24

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