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依附理论视野下清末新式学堂的文化转型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文章以美国比较教育学家阿尔特巴赫的依附理论为基本模型,对清末新式学堂的中西文化转型从"中心"与"边缘"、"借鉴"与"依附"、"文化殖民"与"文化自我殖民"三个角度进行详尽分析与反思,以期为今时仍处于"失衡状态"的中西文化交流提供历史镜鉴。
作者
陈磊
栗洪武
机构地区
陕西师范大学
出处
《教育评论》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52-156,共5页
Education Review
关键词
依附理论
新式学堂
文化转型
分类号
G529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5
参考文献
11
共引文献
32
同被引文献
1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1
参考文献
11
1
丁伟志,陈崧.中西体用之间[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
2
高时良,黄仁贤.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洋务运动时期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3
朱寿朋.光绪朝东华录(第四册)[M].北京:中华书局,1984.
4
栗洪武.
民国初年由学堂向学校嬗变过程中传统文化的断层及其补救[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29(2):83-89.
被引量:11
5
朱有搬.中国近代学制史料(第一辑·下册)[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669.
6
璩鑫圭,唐良炎.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学制演变)[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7
麦仲华.皇朝经世文新编(第六册)[M].上海:上海大同译书局,1901:18.
8
王韬.杞忧生《易言》跋[A].伎园文录外篇[C].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266.
9
汤志钧,陈祖恩,汤仁泽,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戊戌时期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230.
10
郑观应.学校[A].中国近代教育文选[c].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48.
二级参考文献
25
1
吴忠魁.
比较教育:文化思维的冲突与选择[J]
.比较教育研究,1998(1).
被引量:14
2
王长纯.
超越“边缘与中心”促进中国比较教育理论的新发展:阿尔特巴赫依附论的因革观分析(论钢)[J]
.外国教育研究,1999(6):8-13.
被引量:31
3
王长纯.
“和”的哲学与比较教育:兼论西方中心在比较教育理论研究中的终结[J]
.外国教育研究,1998(6):6-10.
被引量:10
4
林莉.
在借鉴与依附之间——对中国高等教育研究的反思[J]
.高等教育研究,2004,25(2):66-70.
被引量:14
5
李涛.
依附发展下的自我调适——关于建国以来我国教育发展模式的反思[J]
.现代大学教育,2005,21(5):29-33.
被引量:3
6
李均.
新世纪中国高等教育研究的道路选择——兼论借鉴与依附的本质区别[J]
.江苏高教,2005(6):2-4.
被引量:18
7
魏源.《海国图志·叙》(一),香港成文出版社据清道光版本印行,首页.
8
《广方言馆全案》,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第51-53页.
9
近代中国史料丛刊《光绪政要》,卷7,文海出版社印行,第335页.
10
《清朝续文献通考二》,卷109,商务印书馆发行,第8678页.
共引文献
32
1
丁雷.
新时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的问题与路径探究[J]
.汉字文化,2021(4):142-144.
2
杨丽茹.
2006中国比较教育学科建设研究年度报告[J]
.外国教育研究,2007,34(6):1-9.
被引量:2
3
郑大华.
嘉道经世思潮与晚清社会的近代转型[J]
.史学月刊,2008(1):78-85.
被引量:5
4
朱俊瑞.
梁启超与近代“国学”概念的提出——兼论中国近代国学思想形成的几种分析路径[J]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2(2):19-26.
被引量:2
5
石文玉.
新解晚清语境中的“体”与“用”——兼谈“牛体马用”之谬误[J]
.学术交流,2010(6):40-43.
6
万齐洲.
京师同文馆与《万国公法》研究述评[J]
.惠州学院学报,2010,30(4):38-41.
被引量:1
7
欧德良.
晚清文化保守思潮管窥——以康有为改造儒学活动为中心的考察[J]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5-8.
被引量:3
8
张俊才.
林纾文化立场的再认识[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3(6):76-80.
被引量:1
9
马振东,张晓义.
义和团运动与日俄战争前后的武术活动[J]
.体育文化导刊,2010(12):123-126.
被引量:3
10
郑大华.
中西与新旧之间:中国近代史上的激进与保守[J]
.学术研究,2011(1):99-105.
被引量:5
同被引文献
1
1
贾国静.
私塾与学堂:清末民初教育的二元结构[J]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9(1):97-105.
被引量:14
引证文献
1
1
任欢欢.
晚清直隶新式学堂教育体系研究[J]
.教育评论,2018(6):157-160.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
1
邵先龙.
清末民初直隶新式教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0,25(3):7-11.
被引量:1
1
陈磊,栗洪武.
依附理论视野下清末新式学堂的文化转型[J]
.教育史研究辑刊,2015(1):39-43.
被引量:1
2
席春玲.
比较教育中的依附理论研究[J]
.当代教育论坛,2012(2):83-86.
3
李庆刚.
论中国教育现代化中的依附性问题[J]
.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3,13(4):38-41.
被引量:1
4
马茂祥.
外语教学理论的殖民现象与自我建构[J]
.当代教育科学,2012(17):21-24.
5
华长慧.
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受到良好教育[J]
.求是,2005(9):54-55.
6
谭菲,陈时见.
阿尔特巴赫教育依附论思想述评[J]
.外国教育研究,2011,38(10):16-19.
被引量:7
7
何晓芳,张贵新.
对比较教育中的依附问题的反思[J]
.外国教育研究,2006,33(9):8-14.
被引量:6
8
陈卫东,苏海峰.
打造阳光教育品牌 促进学校科学发展[J]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2010(3):76-77.
9
储朝晖.
陶行知:中国最缺民主所以要搞民主教育[J]
.共产党员(下半月),2012(1):16-16.
被引量:1
10
简从文,李咏基.
PERSONAL EXCHANGES Language Teachers’ Roles as ’Cultural Ambassadors’ often Overlooked[J]
.Women of China,2010(3):50-53.
教育评论
2016年 第8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