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皮影戏在我国已逾千年历史,不同的历史渊源、地缘及风格铸就了皮影戏异彩纷呈的不同流派,使得龙生九子、同源异流的文化现象得以出现。蚌埠余家皮影戏脱胎于山东影戏,历经了百余年三代艺人的传承与腾挪变化,逐渐在造型艺术、剧目形态、表演形式等诸多方面独树一方地缘谱系,同时呈现出浓郁的地方宗教、戏曲以及民俗文化色彩,具有较高的艺术与文化价值,是皖北地区独有的民间艺术样式。随着学术界对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民俗艺术的日渐关注,蚌埠余家皮影戏开始进入学术视野。
出处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4期85-89,共5页
Journal of Xinyang Normal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基金
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大项目(SK2016SD08)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3BSH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