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双层社会”背景下无特定指向虚假新闻的刑事规制思路 被引量:9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当下,无特定指向虚假新闻增势明显且危害加大,亟须法律规制。无特定指向虚假新闻本质上是一种信息,《刑法》中有编造、传播虚假信息的相关罪名,入罪标准主要是严重扰乱社会秩序,故可以借鉴刑事手段进行规制。但在具体刑事规制中,尚存认识障碍,包括"社会秩序通常并不包含网络空间秩序""网络空间秩序混乱的危害性不及现实社会秩序混乱";以及社会秩序严重混乱定量标准体系尚未建立的实际障碍。对此,本文引入"双层社会"理论,意在说明当前网络空间俨然已具备"公共场所"的功能和属性,网络空间秩序应成为社会秩序的一种,也应纳入刑事规制范畴。同时指出在三级传播背景下,网络空间秩序混乱带来的危害有时会甚于现实空间秩序混乱。最后,借助5W理论,提出无特定指向虚假新闻犯罪定量标准体系的建立应考虑包括转发量等在内的多重因素。
作者 戴烽 朱清
出处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3-75,81,共4页 Contemporary Communication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5

二级参考文献106

  • 1杨善华.感知与洞察:研究实践中的现象学社会学[J].社会,2009,29(1):162-172. 被引量:21
  • 2赵秉志,于志刚.论计算机犯罪的定义[J].现代法学,1998,20(5):5-8. 被引量:43
  • 3于志刚.论网络游戏中虚拟财产的法律性质及其刑法保护[J].政法论坛,2003,21(6):121-131. 被引量:141
  • 4《刑法》第27条.
  • 5Russell G. Smith, Peter Grabosky and Gregor Urbas, Cyber Criminals on Trial,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4, p. 5.
  • 6Carl E. Landwehr, "A National Goal for Cyberspace: Create an Open, Accountable Internet, " IEEE Security ~ Privacy, vol. 7, no. 3, 2009, pp. 3-4.
  • 7Marjie T. Britz, Computer Forensics and Cyber Crime: An Introduction, New Jersey: Prentice Hall Press, 2004, p. 2.
  • 8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人民法院藏.《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人民法院刑事判决书(2006)深南法刑初字第56号》,2006年i月13日.
  • 9李广军.《黑客盗卖移动“靓号”获利20余万》,《长沙晚报》,2008年5月7日,第A7版.
  • 10Gunther Arzt, Ulrich Weber, Bernd Heinrich und Eric Hilgendorf, Strafrecht BT, Bielefeld: Ernst und Gieseking, 2009, S. 315.

共引文献445

同被引文献96

二级引证文献29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