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我国中小学隐性德育缺失的成因与对策分析 被引量:15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隐性德育是一种与显性德育相对应的德育形式,其潜移默化地对受教育者施加道德影响。中小学隐性德育缺失表现多样,德育价值取向的"偏颇化"、德育过程中"学生的失语"、德育方法的"外铄化"、德育活动的"形式化"、德育实施的"手段化"是造成隐性德育缺失的主要原因。建议将隐性德育作为新时期德育工作创新的重要突破口;构建隐性与显性互补的德育课程体系,架构有梯度的德育活动流程;让学生在实践中自主建构,在生活中促进隐性德育的实现。
作者 王洪杰
出处 《中国教育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91-94,共4页 Journal of The Chinese Society of Education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7

二级参考文献21

  • 1萨仁琢.直觉动态系统中诸要素分析[J].社会科学战线,1991(3):53-57. 被引量:1
  • 2季诚钧.试论隐性德育课程[J].课程.教材.教法,1997,17(2):9-13. 被引量:62
  • 3庞学光.关于隐性课程的探讨[J].课程.教材.教法,1994,14(8):9-14. 被引量:35
  •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107.
  •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598.
  • 6戚万学.活动道德教育论[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4..
  • 7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 8黑格尔.逻辑学(上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6..
  • 9.李大钊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560.
  • 10约翰·杜威.我们怎样思维·经验与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212.

共引文献107

同被引文献77

引证文献15

二级引证文献36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