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关于道家文化与中医骨伤的思考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从道家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与中医骨伤的渊源、道家的动静观与中医骨伤的治则、道家的丹药与中医骨伤的用药、道家的导引与中医骨伤的动能锻炼等关系中思考,认为道家文化和中医骨伤之间源远流长,两者相得益彰,互相促进,我们应该从中继承并发扬。
作者
张永辉
卢敏
机构地区
湖南中医药大学
漯河市中心医院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出处
《中医药导报》
2016年第18期9-11,共3页
Guiding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Pharmacy
关键词
道家文化
中医骨伤
思考
分类号
R274 [医药卫生—中医骨伤科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3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80
同被引文献
30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2
参考文献
6
1
江幼李.
道文化与中医学术的关系[J]
.中医杂志,1995,36(8):456-459.
被引量:6
2
丁继华,王宏,连智华,王宏川.
中医骨伤科古医籍的整理研究[J]
.医学研究通讯,2005,34(2):29-29.
被引量:4
3
黄俊卿.
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的骨伤科成就[J]
.中医文献杂志,2005,23(2):21-23.
被引量:14
4
孙贵香,郭艳幸,何清湖,郭珈宜,陈刚,张冀东.
平乐正骨动静互补平衡论——平乐正骨理论体系之平衡理论研究(三)[J]
.中医正骨,2012,24(11):65-69.
被引量:49
5
梁伟国.
中国道家与骨伤科发展[J]
.按摩与导引,1999,15(2):1-2.
被引量:1
6
沈寿.
西汉帛画《导引图》解析[J]
.文物,1980(9):70-76.
被引量:15
二级参考文献
33
1
马王堆三号汉墓帛画导引图的初步研究[J]
.文物,1975(6):6-13.
被引量:14
2
董福慧,陈逊文,钟红刚,徐志强,赵勇,关继超,吴冠男,陈志维,刘效仿,傅强,宋跃,梁朝,李茂林,高云,蔡静怡.
骨折愈合应力适应性的研究[J]
.医学研究通讯,2004,33(11):22-23.
被引量:5
3
张梦环.
名老中医郭维淮诊治尾骨综合症的经验[J]
.中医正骨,1994,6(2):16-16.
被引量:4
4
王战朝,马珑,郭艳锦,高书图,杜志谦,朱明海.
久病虚阻从肝脾肾、气血论治——郭维淮学术思想撷要[J]
.中医正骨,2006,18(12):53-56.
被引量:10
5
王战朝,马珑,郭艳锦,高书图.
调理气血为骨伤科疾病治疗的总则——郭维淮学术思想撷英[J]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7,15(1):64-66.
被引量:19
6
柴本甫 汤雪明.理气药物对骨折愈合的影响的初步研究[J].中华外科杂志,1962,10(5):299-299.
7
韦以宗.中国骨科技术史[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6..
8
贵阳中医学院骨折科研协作组.中药“接骨Ⅱ号”促进骨折愈合作用的实验观察[J].中华医学杂志,1978,11:670-670.
9
叶衍庆.祖国正骨科的科学成就[J].中华外科杂志,1957,(2).
10
上海伤科研究所.祖国医学治疗骨折理论的研究与探讨[J].中华外科杂志,1961,(1).
共引文献
80
1
寇龙威,郭珈宜,李峰,范仪铭,王振亚,郭艳幸.
基于“治未病”理念探讨“平衡理论”在骨伤科中的应用[J]
.亚太传统医药,2021,17(1):177-180.
被引量:5
2
魏俊彦,刘毅,张淼.
中医文化研究的热点、趋势与展望——基于CiteSpace的文献计量学研究(1992-2021)[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23,25(3):911-920.
被引量:2
3
马木提·阿木丁,王珑,王瞻,陈平波.
平乐正骨平衡理论论治膝骨性关节炎[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21(1):256-257.
4
刘朴.
西汉初期健康导引术式名称中哲学问题的探讨[J]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2,29(2):192-196.
被引量:4
5
陈刚,郭艳幸.
郭艳幸教授治疗慢性骨髓炎经验[J]
.中医临床研究,2013,5(23):50-51.
6
刘朴.
对西汉初期导引式分类及名称的研究——从西汉初期的竹简和帛画中的导引式名称分类和比较研究来看其时代的导引式命名特征[J]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7,23(5):17-19.
被引量:4
7
蒋应时.
论《内经》真人养生观与道家思想[J]
.广西中医药,1997,20(2):42-44.
被引量:4
8
方东行,施杞,徐敏.
中医骨伤科学说学派的研讨[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7,13(10):748-750.
被引量:1
9
刘朴.
汉竹简《引书》中健康导引法的复原及特征研究[J]
.体育科学,2008,28(12):81-94.
被引量:13
10
李万平.
关于中医骨伤科发展史中的学说流派研究[J]
.湖北中医杂志,2009,31(12):23-25.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30
1
刘刚.
浅谈阴阳五行学说与中医学发展的关系[J]
.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06,7(2):6-7.
被引量:4
2
程鹰.
试论《周易》对中医学产生与发展的影响[J]
.河南中医,1996,16(6):333-335.
被引量:6
3
曾一林.
《仙授理伤续断秘方》研究[J]
.中国骨伤,2008,21(8):639-640.
被引量:7
4
徐靖涛.
台州历史文化精神探析[J]
.新西部(下旬·理论),2011(10):113-113.
被引量:2
5
郭慧杰,王宗殿.
华佗文化与中医精神相关问题探讨[J]
.中医学报,2013,28(1):37-40.
被引量:7
6
李峰,郭艳幸,何清湖.
中国传统文化现状与中医发展策略[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4,29(5):1499-1501.
被引量:32
7
李桂侠,洪兰,冯帆,薛家鹏,汪卫东.
中医学相关的道、阴阳、五行学说的共性、进步和局限浅析[J]
.医学争鸣,2015,6(6):37-42.
被引量:6
8
朱爱松.
从儒道佛中国传统文化认知中医“治未病”[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7,32(10):4470-4473.
被引量:7
9
王雷,孙晓红,许超,李春巧.
论传统文化认同与中医的关系[J]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40(4):278-280.
被引量:14
10
丁亮,肖燕,李文林,陈涤平.
《周易》对中医学的影响[J]
.河南中医,2017,37(2):204-207.
被引量:3
引证文献
2
1
颜夏卫,何生,章鸣,章友棣,张金福,王锐利,周鹏.
章氏伤科传承脉络及“和合”思想渊源探析[J]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24,48(2):193-196.
2
尚冰清,单晨.
中医与传统文化探究[J]
.时代报告(学术版),2018,0(8):122-122.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2
1
王亚梅,刘春慧,张志芳,史圣华,董秋梅.
探索中医思维在专业人才中的培养路径[J]
.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2022,44(S01):176-178.
被引量:3
2
黄宏,黄建生,沈敏鹤,季旭明,郭海峰,陶方方.
传统文化在方剂学教学中的体现与运用[J]
.中医教育,2021,40(2):62-65.
被引量:5
1
姚洁琼.
立足《道德经》,浅谈中医阴阳观[J]
.世界中医药,2012,7(3):188-190.
2
李文君.
先秦时期养生思想及其对后世的影响[J]
.中医文献杂志,2008,26(5):19-21.
被引量:1
3
邓宗奎,龚润秀,伍桂枝.
浅谈清静养生[J]
.中国疗养医学,2009,18(10):887-888.
4
张晓莉,巩辉.
朱南孙妇科临床诊治动静观[J]
.四川中医,1999,17(4):6-6.
被引量:3
5
张树美,仲润生.
肝病血证辨证的动静观[J]
.河北中医,2004,26(9):691-691.
6
刘星.
中医动静观刍议[J]
.山西中医,1990,6(6):1-3.
被引量:1
7
中医养生防病观[J]
.武当,2004(10):53-53.
8
李华.
气功和体育锻炼互相促进[J]
.气功与体育,1995(1):12-12.
9
申诚.
中医养生文化的特点[J]
.华夏文化,1994(Z1):101-104.
被引量:1
10
江晓红.
夏桂成运用经后期的治疗思想辨治多囊卵巢综合征[J]
.江西中医药,2012,43(6):13-14.
被引量:4
中医药导报
2016年 第18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