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黄梅戏生行折子戏导演创作有感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戏曲从传统的表演形式演变到如今的大剧场表演,是历代戏曲人在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不断推陈出新的结果。黄梅戏在戏曲中的地位不可动摇,但它的发展情况却良莠不齐,特别是一些男演员的演艺之路越来越窄。基于此,黄梅戏生行折子戏的创作有了它的必然性。
作者 吴国文
出处 《戏剧之家》 2016年第14期39-39,共1页 Home Drama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3

二级参考文献15

  • 1汪军.关于皖江文化:从朱书《告同郡征纂皖江文献书》说起[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4(1):13-17. 被引量:3
  • 2董忆兰.广播 黄梅 严凤英[J].黄梅戏艺术,2006(4):47-47. 被引量:3
  • 3钟敬文.文学狂欢化思想与狂欢[N].光明日报,1999-01-28.
  • 4张亭.黄梅戏早期班社简况[J].黄梅戏艺术,1982,(2).
  • 5唐浞.《天仙配》中严凤英的表演[J].戏剧报,1956,(11).
  • 6政协安庆市委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安庆文史资料》编辑部.安庆文史资料(第21辑)[A].合肥:安徽省新闻出版局,1990:92-108.
  • 7洪非.黄梅戏与其亲缘剧种[J].黄梅戏艺术,1982,(1).
  • 8陈平原.现代学术史上的俗文学[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303.
  • 9安徽省艺术研究所.黄梅戏通论[M]{H}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0346348-349.
  • 10陈平原.现代学术史上的俗文学[M]{H}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303.

共引文献36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