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从李安宅与理查兹的意义学理论看中西语义研究的断裂与对接 被引量:3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对意义的追问是人类的一项重要精神追求,不同的文化背景对意义会有共同理解和不同解读。1930年代,李安宅撰写了《意义学》一书,在此书中,李安宅吸收了奥格登和理查兹的《意义的意义》(The Meaning of Meaning)一书的精髓,同时结合对我国传统意义学研究方法的批判,提出了在中国建立现代语义学的重要性。这是中国现代语义学与西方的第一次对接。在这次对接中呈现了中西语义学的共性与断裂,以及弥补断裂的设想及局限。
作者 刘艳茹
机构地区 吉林大学文学院
出处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64-267,共4页 Social Science Front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1

  • 1秦光涛:《不同层面的意义学研究》,《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0年第4期.
  • 2王粤:《中国文化精华集/哲学卷》1,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2年,第699页.
  • 3王粤:《中国文化精华集/哲学卷》l,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2年,第704页.
  • 4安小兰:《苟子》,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第247页.
  • 5B. Jowett, The Dialogues of Plato, 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53, p. 422.
  • 6《亚里士多德·范畴篇解释篇》,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年,第55页.
  • 7王希杰.重读李安宅《意义学》谈学风问题[J].平顶山师专学报,2002,17(4):61-64. 被引量:9
  • 8李安宅:《意义学》,北京:商务印书馆,1934年,吕嘉慈教授弁言译文.
  • 9C. K. Ogden & I. A. Richards, The Meaning of Meaning, New York: Harcourt, Brace & World, Inc. , 1923, p. 18.
  • 10C. K. Ogden & I. A. Richards, The Meaning of Meaning, New York: Harcourt, Brace & World, Inc. , 1923, p. 68.

二级参考文献1

  • 1[1]李安宅.意义学[M].上海:商务印书馆,1935.

共引文献8

同被引文献60

引证文献3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