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移动的风景与一代人的心灵图像——以《心花路放》和《后会无期》为例 被引量:3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在商业电影空前繁荣的当下,创作主体的代际更替也在悄然发生,"文革"后出生的一代导演进入主流电影生产体制,他们的作品呈现出新的症候。本文以《心花路放》和《后会无期》两部影片作为样本,探讨"文革后一代"如何用电影再现社会现实、表达其现代性经验,如何借鉴经典作品的类型形式而放弃其精神内核,讨论在电影审查与当代消费文化语境的双重压力下创作主体所形成的特定表达方式。本文对当代商业电影的功利主义、媚俗、犬儒式精神取向、价值感和深度感的缺失等现象提出批评。
作者 杨弋枢
机构地区 南京大学文学院
出处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94-102,共9页 Literature & Art Studies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电影机制研究"(批准号:11CC094)成果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5

  • 1htto://www.baike.com/wiki.
  • 2http://bbstianyalcn/post-free一2635440一1.shtml.
  • 3《韩寒:我没有愤怒更多是悲伤或好笑》,载《国际先驱导报》,http://news.sina.com-cn/s/sd/2010-06一03/142020404396_2.shtml.
  • 4Jean Baudrillard, America, trans. Chris Turner, New York, Verso, 1988, p. 91.
  • 5https://en.wikipedia.org/wiki/Easy_Rider.

同被引文献8

引证文献3

二级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