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后殖民论述在台湾:一种知识社会学的考察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后殖民理论进入台湾文学论述场域,开始了其在台湾的在地化过程。与后殖民相关的几次重要论争,焦点主要集中在后现代与后殖民的理论交锋、"再殖民"与"新殖民"的辩难以及另类的"破"国族策略的提出等几个方面。论争所反映的理论的"对立性分歧"见证了台湾本土主义文学史与历史叙述的建构过程,也映射出台湾民族主义论述的历史盲点与理论困境。台湾的后殖民论述因与台湾民族主义论述过于紧密关联而拘限了理论阐释的视野与张力,而理论资源的博杂与对话亦内蕴了自省与更新的潜能。
作者 肖宝凤
出处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49-154,共6页 Journal of 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华文文学与中华文化研究"(14ZDB080)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22

  • 1陈昭瑛:《论台湾的本土化运动:一个文化史的考察》,见《台湾文学与本土化运动》,第141页,(台北)台湾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 2廖朝阳:《中国人的悲情-回应陈昭瑛并论文化建构与民族认同》,载(台北)《中外文学》第23卷第10期,1995年3月.
  • 3陈昭瑛:《追寻"台湾人"的定义》,载(台北)《中外文学》,1995年4月.
  • 4廖成浩:《"只可"哥哥,"害得"弟弟:(迷园,与I第凡内早餐)对身份"国族(主义)化"的商榷》,载(台北)《中外文学》第28卷第11期,2000年4月.
  • 5邱贵芬:《是后殖民,不是后现代-再谈台湾身份/认同政治》,载(台北)《中外文学》第23卷第11期,1995年4月.
  • 6张大春.《预知毁灭纪事》,载陈义芝编.《台湾现代小说史综论》,台北:联经出版社,1998年,第365页.
  • 7[英]特里·伊格尔顿:《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幻象》,第1页,华明译,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
  • 8陈芳明:《后现代或后殖民-战后台湾文学史的一个解释》,见《后殖民台湾:文学史论及其周边》,第34,39,28页,(台北)麦田出版社2002年版.
  • 9陈芳明:《台湾新文学史(1):台湾新文学史的建构与分期》,载(台北)《联合文学》第15卷第10期,1999年8月.
  • 10朱双一:《台湾乡土文学的中华文化属性-兼论陈芳明的新文学史观》,见《台湾文学思潮与渊源》,第317页,(台北)海峡学术出版社2005年版.

共引文献13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